上周末,期民们迎来了央行今年内的第二次加息“突袭”。分析人士表示,这一次的考验对期市来说不一定是利空出尽。
放松后的意外打击
“有点意外,可能说明此前的收紧政策效果没有得到太多体现。”中信新际期货研发部总经理陈永林表示。
早在12月10日,央行以年内第六次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代替了令市场恐慌的加息。根据当时的市场解读,很多业内人士甚至都乐观地称,既然央行采用更为“温和”的调控政策,说明“靴子”已经落地,年内再次加息已经“希望不大”。
于是,在11月遭受重挫的众商品也随之反弹,像金属铜、橡胶、油脂、白糖等品种价格又重新回到了政策调控之前的水平。例如,在11月10日央行宣布“提准”之后,沪铜的跌幅最高一度将近每吨10000元,本月至今该铜价又因为乐观气氛的支撑而逐渐逼近70000元/吨的水平。
利空是否出尽?
陈永林指出,虽然市场屡经调控,但一些商品的价格仍然重返上一轮牛市的顶峰位置,甚至有些还创下新高。上周六央行再次意外地宣布上调利率,一些期货品种或许还会面临压力,不好说是否利空出尽。
从期民的心理上看,上周末的政策出台后,原先第六次“提准”的调控一夜间由加息的替代品沦为加息政策的“暖场”工具,失望之情或许也会让投资者谨慎看好未来的商品市场。毕竟,如果连续“提准”可以是加息的前奏,那么临近月底的加息会不会又是央行未来一连串加息的开始呢?
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教授霍德明认为,目前已经进入加息通道,预计明年央行会采取适度偏紧的货币政策,全年会加息5~6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10次。
不过,在央行实施流动性收紧政策的历史上,尚没有在如此靠近年末时加息的先例,它对商品市场的影响也无迹可寻。之前市场普遍预计央行加息时间点在春节前,现在提前实施,商品暂时利空出尽,但未来进一步的调控政策还可能构成压力。新湖期货分析师蒋林称:“明年初还有全年GDP和CPI等重要数据的出台,具体政策和对商品的影响还要视数据好坏而定,但从目前央行的力度看,就算明年1月再加一次息也没什么好意外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