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源再生资源网!今日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中国经济周刊:“清远铜”左右国际铜价走势
来源:信息中心 时间:2011-01-04 00:00:00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清远,一个城市的崛起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崔晓林  宋雪莲 I 清远报道

  距广州城区50公里,距广州白云机场30公里,距香港、澳门200公里……清远,近在眼前,又远在天边……

  10年以前,清远是广东省排名靠后的欠发达地区, 5年以前,清远民间废金属回收产业四处开花,焚烧拆解导致村村焚烧、户户冒烟; 3年以前,政府因势利导,做大产业,“世界再生铜之都”闻名于世,产业园区建设生机勃勃;半年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0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清远市被列为连续5年稳定增长的十个城市之一,排名第二,是粤港澳地区唯一入选的城市;而在“综合增长竞争力”的比较中,清远位列第五位,也是粤港澳地区唯一进入前十名的城市。

  2010年12月18日,随着第十届中国经济论坛在清远隆重开幕,全世界都认识了这座拥有2000年历史、山清水秀、环境宜居的美丽城市。

  “清远速度”缔造“六连冠”

  就在8年前,当珠三角地区的人均GDP超过5200美元时,清远人均GDP却不足1000美元,比全国平均水平还低42%,GDP总量排在全省21个地级市的倒数第二位。然而,这样的现状很快就得到了逆转。“清远速度”的发力始于2004年。当年清远凭借着高达19.6%的GDP增速,一举夺得全省经济增速冠军。自此,清远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2009年,清远的经济增长速度高居全省榜首。全年实现生产总值855.2亿元,增长16.6%;来源于清远的财政总收入116.1亿元,增长30.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90.7亿元,增长27%。其中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等三项指标增幅位居全省第一,这是2004年以来,清远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实现“六连冠”。

  2009年与2004年相比,短短五年内,清远的GDP增长2.1倍,年均增长25.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7倍,年均增长57.5%;固定资产投产增长4.2倍,年均增长38.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倍,年均增长22.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4.4倍,年均增长40%。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提升,清远的各项经济总量在全省的排位也显著前移。从2004年到2009年,GDP从第16位上升到第13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第18位上升到第9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从第9位上升到第5位。

  这一个个不断往上跳跃的数字,表明了清远经济的活力四射,正成为广东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跳板”。

  2010年以来,清远全市各级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核心,以“抓提速、调结构、促转变、惠民生”为主线,积极推进“三促进一保持”,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继续排在全省前列。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清远全市完成GDP708.3亿元,增长17.5%;前11个月,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3.4亿元,增长46%;初步统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30.6亿元,增长34.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63.1亿元,增长18.3%;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6.5亿元,增长22%。

  2010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0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清远市被列为连续五年稳定增长的十个城市之一,排名第二位,综合增长竞争力排名第五位,是粤港澳地区唯一入选城市。

  瞄准高端产业

  清远紧抓“双转移”战略实施的机遇,通过“承接珠三角、立足港澳台、开拓兄弟省、放眼全世界”的招商战略,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清远市共引进项目超过3500个,合同总投资金额超过3000亿元,实际投入超过650亿元。

  不过,如果以为靠承接产业转移“发家”的清远只有低端、落后产业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道理很简单,单单依靠低端的产业是不可能支撑“六连冠”这样的“清远速度”的。“清远速度”的奥秘在于,它不仅仅着力于做大经济堆头的速度,更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

  为了鼓励企业创新升级,清远市政府设立了“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奖”,对国家认定称号的项目一次性奖励10万元,对省认定称号的项目一次性奖励5万元。在政府的强力驱动下,清远不少企业转型升级迅速,使承接产业转移的“洼地”,更成了产业升级换代的高地。以国珠塑胶为例,十多年前,国珠塑胶在佛冈建厂,仅投入20万元试探性开发塑料瓶及瓶胚项目。如今,它已从单一模具生产发展成集技术研发、产品设计、生产制造为一体的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实现了从最初投资38万元到工业总产值1.5亿元的飞跃,产品获得多项国家专利。

  通过用现代技术大力改造传统落后产业,清远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实效,企业竞争力明显提高。有色金属加工、非金属矿开采、装备制造、建筑材料、再生资源加工、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得到长足发展。仅去年,清远自主创新投入1.44亿元,增长41.2%,参与制定并发布2项国家标准;“新亚”牌和“光”牌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发明专利申请量41个,增长51.9%。目前,清远共有高新技术企业21家,省高新技术产品23个,发明专利申请量1177项,已授权651项,名牌产品(商标)112个。

  清远不断加快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昔日的“承接洼地”已然隆起“高端板块”,高端产业成长新区雏形已现,这对后发地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无疑有着极大的启示作用。

  “三圈四带”构想

  在区域发展问题上,广东是全国的缩影,清远又是广东的缩影。因此,清远对于区域协调发展问题的积极探索无疑将为广东乃至全国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一个突破口、一种新思路。为此清远首先摒弃了各自为政的区域建设做法,打破行政区划和地域疆界的局限,提出了协调区域发展“三圈四带”战略。

  “三圈四带”中的南部经济圈,将着力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发展高端产业,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中部经济圈,将重点打造好发展的软硬环境,承接好珠三角产业的梯度转移。北部“三连”经济圈,以共建民族工业园为载体吸引投资,打造精品产业,同时承担好生态屏障的功能。

  “四带”就是北江沿岸经济带、清连高速经济带、京珠高速经济带、清佛公路经济带。其中,北江沿岸经济带,结合生态优势、资源优势以及现有的产业优势,着力打造污染少、效益高、结构优为特色的生态工业发展带;清连高速经济带、京珠高速经济带、清佛公路经济带,是标准的公路带经济。

  以清远最边远的连山县为例,今年1—9月,该县经济社会表现出“三个快速增长”:工业生产快速增长,1—9月全县工业总产值增长47.4%;财税收入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县财政税费总收入增长35.2%;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4%。

  为清远支招儿

  第十届中国经济论坛期间,清远成为会议唯一的城市案例。中央各部委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希望通过这个“欠发达地区跨越发展的样板”,寻求破局“区域发展不平衡”之策。

  国务院参事任玉岭在论坛上坦言,2010年他第八次来广东,终于走进了清远。“清远曾经是一颗裹在贝壳中的珍珠,今天从贝壳里剥离出来了,清远只要能认识和抓住新机遇,按照‘十二五’规划的要求,用好广州一小时经济圈的优势和起步较晚的后发优势,清远的明天就一定会成为珠三角一颗璀璨的明珠。”

  任玉岭表示,对清远来说,一是要搞好规划,把自己定位为珠江三角洲的“后花园”、“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城市会议中心”、“休闲地”、“菜园子”。还要利用人才优势、资金优势、科技优势、信息优势,把清远打造成高科技的新园区。同时清远要做好对外宣传,把自己包装好,利用各种渠道把清远宣传出去。

  任玉岭非常看重清远有山有水,而且处在南方这样一个雨水充足、气候温和的地方的环境优势,他建议,可以把各种鲜花、各种开花的树木引到这里,把城市建得更美。围绕这个方向来发展清远,清远一定会具备更大的发展力把珠三角的人聚集到这里。

  清远是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副主任韩保江很向往的地方,他表示,清远借助着广东省双转移的战略,及时准确地抓住了省委省政府战略转移的重点,积极地承接了珠三角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外移的机遇。从清远的实际出发,谋划了有利于、适合于、能够因地制宜地促进清远发展战略。通过对清远发展模式和发展经验的总结,确实给欠发达地区如何走一条又好又快发展的路子提供了很多的启示。韩保江表示:“越是欠发达地区,越是要妥善处理好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关系,越是欠发达地区,政府的角色定位越是重要,舵手和划桨者的双重角色都不能忽视,政府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导演。”

  “清远的功劳是非常大的,清远没有一堆矿石,但是全面支持了珠三角的电子产业。”国家发改委国土与区域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高国力则表示,“‘十二五’期间清远的发展有三个方面的机会可以去考虑、去抓住。第一个方向是实施南融北接,北接是整个珠三角的发展,甚至是泛珠三角的发展,南融就是要融合广州,清远跟广州的同城化可以通过生态廊道的互补来实现。第二个方向是在实施主题功能区战略方面要实行先行先试,清远要把适度开发的区域和禁止开发的区域划出来,把市域内的蓝线、红线、黄线划清楚,使集约开发不是停留在表面上。第三个方向是清远应该在大力发展生态休闲经济方面标新立异,上天已经给了清远得天独厚的优势,以后完全可以根据生态和休闲做各种各样的创新创造。”■

  “清远铜”的传奇经历背后,体现的正是清远市委、市政府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执政理念。

  “清远铜”传奇

  《中国经济周刊》实习记者  李妍 | 清远、北京报道

  当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关注和期待如何赢得国际定价权的时候,“清远铜”悄然成了左右国际铜价走势的中国价格,与大名鼎鼎的“伦敦铜”齐名。

  更令人惊喜的是,与“伦敦铜”不同,“清远铜”代表的是再生铜,代表的是再生资源和循环经济这一人类未来发展的大趋势。

  “包括铜在内的清远再生资源,已经代表了行业和全球经济的未来发展方向,丹麦、德国等国家对于我们在再生资源方面的成绩都感到非常吃惊。” 中国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管爱国对《中国经济周刊》介绍说。

  早在数年前,中国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就看好清远的再生资源前景,在清远设立了华清再生资源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其旗下的华清循环经济园被列入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 而2010年5月,华清循环经济园又被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列为国家首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再生铜已占铜总量的一半”

  用“墙内开花墙外香”来形容华清循环经济园,一点都不为过。

  2010年12月初,记者来到华清循环经济园实地采访,巧遇一群国际友人。据介绍,这是“首届亚洲国家循环经济培训班”的学员在参观调研,他们来自柬埔寨、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朗、马来西亚、蒙古、缅甸、斯里兰卡、泰国、越南等10个国家。学员们仔细参观了华清园区的物流一区、物流二区、污水处理厂、废家电处理中心、铜材厂和铝材厂等,不断向工作人员了解各种生产工艺和操作流程,并就再生铜与原生态铜的区别、回收利用加工后的产品性能和性价比、政府政策支持、废弃物处理办法等问题与华清公司负责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此次拜访很是震惊,也很受启发,更充分了解了循环经济的意义,看到了中国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领域是多么的发达与先进。”一位参观学员对记者表示,他回去后不仅要把华清的经验带回自己的国家,还要动员更多的学员到中国来学习,更好地宣传和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全亚洲的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

  华清公司总经理王炳坤对此则表示,如果将来条件允许,可以考虑在更多的亚洲国家设立货场,帮助他们更好地回收利用再生资源,为亚洲地区的合作交流、资源和环境保护以及发展循环经济贡献力量。

  其实,华清循环经济园的影响力早已超越了亚洲。

  “丹麦环保总署在看了我们的园区和产品以后竖起了大拇指,因为我们做再生资源的技术方法、经营模式都是全球领先的。” 中国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管爱国自豪地对记者说。

  他举例说,华清在铜加工上的排烟技术是自主研发的,固体废弃物处理是用中国环保部下属科研所的技术,污水处理技术也是成熟的。

  “北欧的丹麦等国家都有相关规定,只要是与清远合作的废弃物进出口都是一路绿灯放行。而对于其他地方和企业,他们都是要跟踪监督的,如废弃物交给谁了、企业是否有社会责任感、是否能达到零排放,等等,都要全程记录检查的。”

  不过,全球领先的技术和被同行高度认可,并没有让管爱国沾沾自喜。

  “我一直在想,我们为什么要一味地进口资源呢?进口资源在中国加工不仅增加了成本和投入,还污染了环境。我们不如把再生资源做好,用自己的‘废’补自己的‘缺’。现在,清远的再生铜资源已经远大于云铜、江铜的产量了,再生铜达到了全国铜资源总量的一半以上,这充分说明了再生资源的重要性。”

  “我们在清远造了一个‘矿’”

  面对“清远铜”的国际影响力,面对清远在再生资源方面的远见和超前,人们除了惊喜,也有一个共同的疑问:为何是清远?

  对此,管爱国给出了答案。

  他说,清远市隶属广东省,而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经济非常发达。例如佛山、东莞等地都是我国重要的电子科技产业和工业集中地,自然废弃物排放量也非常多。由于当地的土地容量和环境容量都很有限,清远就成为了电子废弃物的集散地。这在最初曾经成为清远人头痛的麻烦事。比如,几千户居民做旧电线拆解工作,但只是把值钱的铜拿走了,把剩下的部分废弃了,造成了环境污染。

  但对于拆解户来说,再生铜是块肥肉,不可能放弃,如果采取简单的“堵”肯定是行不通的,所以清远市委市政府采取了“疏”的引导办法,那就是建立园区,实现统一管理、规范生产、环保达标。

  据了解,在清远新城区建设的千亩指标中,给华清基地的就有六百亩,充分体现了地方政府对华清的信任和支持。各部委也给予大力支持,国家发改委曾拨款1200万,财政部曾拨款2000多万。

  “各级政府的支持力度和促进作用都非常大,我们也更有信心做好园区、做好产业、做好环保、做好龙头、做好标准,这是我们的目标,更是我们的责任。”

  进去的是废旧物资,出来的就是资源和产品。对于再生资源产业的未来,管爱国非常看好。

  “社会经济发展最缺乏的是资源,最大的瓶颈则是环保。而再生资源行业既可以解决资源问题又可以解决环保问题,一举两得,哪个产业都没有这个产业好。我们把环保做好了,是一件子孙后代都受益的事情,好处自不必说。至于资源,广东、浙江都是没有矿产资源的,我们在清远做了这个基地,就相当于造了一个矿放在这儿。”

  管爱国认为,再生资源既解决了工业链的开端——资源的问题,也解决了工业链的末端——环境的问题,同时还把这两头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循环圈。于是,社会经济的整盘棋都活了。

  “国内首个零排放园区”

  目前,清远已被授予国内唯一一个“再生铜都”的称号。其电子废弃物的来源,既有国内市场,也有国际市场。

  据介绍,仅华清园区每年电子废弃物的进口规模就在30万吨左右,清远还有25个定点企业,一共进口约有100多万吨,而清远的进口指标占了全国进口指标的6%以上,清远的拆解量则占全国的20%以上。

  “我们2010年的规模大概能做到160个亿,缴税20个亿,提供就业机会2—3万人,清远已经成为全国拆解量最大的龙头,这是其他地方没法比的。” 管爱国分析说。

  不过,他认为目前这个产业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清远再生铜产业的真正升级应该是在2011年和2012年,“到时候你们再来看,‘铜都’这个名字会更加名副其实。”

  除了规模,更令管爱国自豪的还有园区的环保指标。

  “华清循环经济工业园是国内园区里第一个实现零排放的,我们将所有能用的资源尽量利用起来,不能利用的就做无害化处理。”之所以如此在环保上下功夫,是因为“如果不做好环保工作,企业是很难生存的,想要继续做产业更是不可能的,你就会变成过街老鼠,社会批评你,政府不重视你,你对自身的发展也会丧失信心。”

  管爱国还透露说,他有一个愿望,“我希望明后年能请温总理来看看我们的园区和基地。我相信,所有人都会为中国拥有这样的领先企业和领先行业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