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源再生资源网!今日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管理服务
全国商务工作会议明确2011年商务发展预期目标
来源:政策研究室 时间:2010-12-23 00:00:00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12月22日,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2010年全国商务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2011年既要看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带来的积极变化和继续推进科学发展的有利条件,又要充分认识到内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严峻性,在新的起点上把商务工作做得更好。
  陈德铭在《转变发展方式 提高发展质量 确保“十二五”商务事业开好局起好步》的工作报告中,分析了2011年商务发展的国内外环境。他说,2011年我国商务发展具有不少有利条件,但面临的国内外形势仍然极其复杂。世界经济增长向良性循环转变还面临不少挑战。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有望继续恢复增长,但由于私人部门需求不振,刺激政策支撑力度和有效性减弱,主权债务和金融体系风险远未消除,世界经济增速可能有所放缓,国际贸易和投资增速将有所回落。同时许多结构性问题尚未有效解决,矛盾和摩擦可能进一步上升。
  从国内看,明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各种有利条件依然存在。“十二五”规划发布实施将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区域发展规划实施有利于催生新的产业增长点和区域发展极,消费政策不断完善和城乡居民消费能力持续提高有利于释放消费潜力,深化改革特别是大力改善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有利于激发经济活力。与此同时,一些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新问题叠加在一起,加大了宏观调控的难度,也使商务事业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
  陈德铭强调,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既要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和发展信心,也要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创新思路和方法,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在新的起点上把商务工作做得更好。
  陈德铭提出,2011年商务工作要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商务领域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着力构建搞活流通扩大消费长效机制,保障市场平稳运行,着力培育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保持国内外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平稳较快发展,努力实现“十二五”的良好开局。2011年商务系统要重点抓好以下八项工作:

  (一)积极扩大居民消费。
  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是中央着眼于调整内外需结构、增强经济发展自主性作出的战略决策,也是继续巩固应对危机成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举措年。要继续把扩大消费作为工作重点,落实并进一步完善鼓励消费政策,完善城乡流通网络,加快流通现代化步伐,在扩大消费中提升流通整体水平。
  深入实施鼓励消费政策。继续做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工作,研究调整家电下乡产品品种结构,加强流通环节和标识卡管理,适当增加以旧换新家电产品品种,提高中标产品能效和排放标准,保持和增强政策效应。依托家电汽车下乡,支持农村销售和售后服务网络建设。顺应三网融合发展新趋势,大力促进电子、通信产品和服务消费。推进绿色循环消费,积极倡导适合我国国情的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模式,实现可持续消费。以家电汽车以旧换新政策为依托,推进旧货市场和二手车交易市场升级改造,积极培育回收拆解骨干企业,深入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推进商业领域节能减排,继续开展抑制过度包装和限制塑料购物袋使用专项治理,开展零售业节能行动,鼓励流通企业开展绿色采购和销售。
  加快完善城乡流通和服务体系。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使连锁化农村超市覆盖75%左右的行政村,鼓励发展直营店。合理规划并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建设一批高水平配送中心,提高农村市场商品统一配送率。开展农村商贸服务中心建设试点,提升现有商业网点服务功能。推动出台《城市商业网点条例》,加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优化商业网点布局。把服务消费作为扩大城市居民消费和结构升级的重要着力点,加快社区商业建设,积极推进家政网络体系建设和家政服务工程,实施早餐示范工程,促进餐饮业发展,加快城镇标准化菜市场升级改造。支持流通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或战略联盟等方式做大做强,培育自有品牌,增强渠道控制力。
  提升流通信息化水平。落实好与农业银行、中国移动签署的合作协议,在万村千乡农家店建立电子支付网络,鼓励农民刷卡消费,拓展小额信贷功能。积极发展新型消费业态,促进电子商务及网络购物健康发展,加快培育一批运营规范的网络销售平台,推动传统商业企业开展网络销售。支持流通企业开展信息化改造,加快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推动综合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加快流通现代化步伐。

  (二)切实保障市场平稳运行
  在物价上涨压力较大、部分农产品供应偏紧的形势下,保障供应对稳定通胀预期、抑制投机行为具有重要作用。我们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市场监测、储备商品投放、跨区调运和进出口调剂等工作切实做好。
  提高市场监测预警水平。完善重要敏感商品的日报监测系统,优化样本结构。提升现有监测体系智能化水平,力求实现信息统计分析工作的准确及时高效。加强生活必需品和重要生产资料市场监测,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引导社会预期。研究编制与国际接轨的商品市场指数体系。
  增强市场应急调控能力。统筹考虑商品重要性、对外依存度、生产周期长短、消费替代性等因素,突出调控重点,完善储备制度,特别是及时做好肉糖等重要商品收储和投放工作,组织好产销衔接、跨区调运和进出口调剂,确保不脱销、不断档,防止局部市场波动蔓延扩散。修订《突发事件生活必需品应急管理暂行办法》,细化应急预案体系。完善应急商品投放网络,建立应急商品调运机制,加强应急商品数据库企业承储商品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增加肉糖等生活必需品储备规模,适当增加重要商品储备种类,择机扩大国内紧缺物资进口,充实中央储备。
  完善农产品和生产资料流通体系。切实做好在8个省市开展的农超对接试点工作,鼓励各地结合本地实际开展农超对接,促进农产品从田间到超市的直供直销,推动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组织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等建立应急直供机制,把大中小学校、重要厂矿企业作为重点保障对象。通过海南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探索建立解决农产品“卖难”和“买难”长效机制。组织好上海等10个城市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初步建成与试点城市追溯体系上下贯通的中央追溯管理平台。抓紧出台蔬菜等农产品流通标准。完成农产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物流平台的系统开发,大力推进农产品包装化和品牌化。以钢材、建材和有色金属等为重点,推动生产资料流通模式创新。
  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深入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坚决查处一批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大案要案。整顿和规范大宗商品中远期交易市场,有效防范风险。全面清理整顿屠宰行业,启动屠宰行业分等定级评审和分类监管工作。抓好酒类、药品等重点领域执法检查,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继续推动商务领域信用建设,完善融资担保和贸易信用险补助政策。加快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地级以上城市“12312”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中心全覆盖。加强反垄断执法,妥善处理重大复杂的反垄断问题,维护市场竞争秩序。

  (三)促进外贸结构优化升级
  主动适应国际环境新变化和国内发展新要求,在巩固传统优势、保持外贸平稳发展的同时,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加快培育新优势,提升外贸发展质量。
  推动出口稳定增长。前两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稳外需的政策措施,对于促进外贸较快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要继续保持外贸政策基本稳定,狠抓落实,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是帮助外贸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重要手段,试点范围已扩大到20个省市6.7万多家企业,要把这一政策用足用好。大力发展保单融资等政策措施,加大对出口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出口融资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扩大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融资保险规模。推进电子商务、专业市场、境内外展示中心和展览会等商务平台建设,深入开展贸易投资促进活动,支持企业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新兴市场。继续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
  增创外贸发展新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依靠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较强的产业配套和加工制造能力,形成了外贸发展的传统竞争优势。随着国内要素成本上升,传统优势正逐步削弱。我们要在巩固和发展传统优势的同时,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和服务等为核心的国际竞争新优势。提高品牌意识,鼓励企业租品牌、买品牌、创品牌,支持企业获得国际认证。实施科技兴贸战略,支持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继续开展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试点,加强加工贸易转移重点承接地建设,鼓励加工贸易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向海关监管区域集中、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培育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示范效应明显的农轻纺医、工程机械、铁路机车、机电设备等出口基地。鼓励企业建立境外营销网络,探索建立境外营销促进中心,强化与当地销售网络对接,做好设计和售后服务工作。抓紧建立健全海外维权和争端解决机制,帮助我企业应对在对外贸易中遇到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积极扩大进口。完善进口促进政策,进一步简化进口管理措施,支持扩大进口,促进贸易平衡。适应国内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需要,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推动企业技术改造。进一步拓宽粮棉等大宗商品进口渠道,便利企业及时根据国内外市场变化组织进口,缓解国内供应压力。举办进口商品展览会,提升广交会等大型展会的进口促进功能。针对重点商品建立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进口协调机制,加强宏观调控和指导,完善铁矿石和钾肥联合谈判机制。继续推动发达国家放宽对我高技术出口管制。
  加快服务贸易发展。服务贸易已经成为新一轮国际竞争的焦点和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途径。要把发展服务贸易作为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加快完善服务贸易促进体系,推动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同步发展。稳定和拓展旅游、运输等传统服务出口,大力支持技术、文化、中医药和软件等重点领域以及信息服务、商贸流通和金融等新兴服务出口。适当扩大服务进口,带动国内服务业发展水平提升。完善国内和跨境服务贸易统计体系,加强服务贸易监测分析。

  (四)提高利用外资水平
  优化外资产业结构。深入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抓紧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和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鼓励外资投向高新技术、绿色低碳、现代农业等领域,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和医疗、教育、旅游等领域的对外开放。国务院已经决定逐步取消对外资举办医疗机构的股比限制,开展外商独资医疗机构试点,将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审批权限下放至省级主管部门,我们要把这项改善民生的大事抓紧抓好。
  创新利用外资管理模式。积极推行投资环境综合评价,构建新型外资促进机制,开展产业招商、以商招商、招商引智,支持中西部地区建设专业化招商队伍。进一步简化外资审批程序,推行网上审批。将外资准入管理与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外资并购安全审查有机结合起来,依法保护国内产业安全。
  大力发展服务外包。服务外包特别是离岸服务外包,是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促进我国服务业发展、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的重要载体。经过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政策体系,确定了21个示范城市,培育起一批骨干企业。要鼓励示范城市结合自身条件,形成特色产业和发展模式,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
  发挥好国家级开发区和产业聚集园区的作用。近两年有53个省级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要加强指导,确保其产业升级、绿色发展,发挥对地方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带动辐射作用。要加大对14个边境经济合作区和中哈霍尔果斯等跨境经济合作区的扶持力度,拓展深加工、综合保税等功能,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带动力强的产业聚集园区,形成沿边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沿边开放水平。

  (五)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
  目前,我国正处于“走出去”加快发展的阶段。我们要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从实现跨境投资和利用国际资源、掌握先进技术、建立境外营销网络良性循环的高度,搭建新的合作机制和合作平台,推动企业积极有序开展对外投资合作,进一步拓展我国外部发展空间。
  加大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力度。用好财税金融政策,研究拓宽外汇储备有效运用以及人民币跨境流动的渠道和方式,支持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深入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培育对外投资合作中介服务机构,大力开展跨国经营管理人才培训,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更好的服务。健全投资促进和保护机制,推动有关国家改善投资环境,维护境外企业、机构和人员的合法权益。
  加强法制建设和宏观指导。推动出台《对外投资条例》以及《对外劳务合作管理条例》和相关司法解释,健全对外投资核准和备案制度,推进对外劳务管理体制改革,形成分工明确、监管有力的新型管理体系。更新发布重点国别投资合作产业导向目录,完善企业“走出去”产业布局。继续制定和落实国别经贸合作规划以及农业、基础设施、自然资源、科技研发等领域的专项合作规划。
  推动重大项目合作。引导企业发挥产业聚集效应,推进部分产业有序向外转移,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继续推动境外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和农业合作,鼓励发展深加工合作,在保障国内供给的同时,帮助投资东道国发展经济、扩大就业、改善民生。
  规范企业境外经营秩序。抓紧出台境外中资企业规范经营和风险防范指导意见,深入落实《对外承包工程管理条例》。充分发挥商协会的协调作用,指导行业组织发布我国企业境外社会责任自律公约,引导境外中资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加强国内企业境外并购指导,降低法律风险。健全境外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理机制。

  (六)积极推进多双边及两岸四地经贸合作
  提升多双边合作水平。积极参与多边和区域机制的协调与对话,推动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推动多哈回合谈判。推动实施中美全面经济合作框架,深化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十周年为契机,加强与俄罗斯和中亚地区的经贸合作。通过贸易、投资和对外援助等多种方式,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经贸合作,妥善处理矛盾与摩擦,促进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各地商务部门也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利用友好省(市)、州的有利条件,在加强和改善国际经贸关系中积极有所作为。
  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顺应全球自贸区发展趋势,花大力气、下大决心积极加以推进。做好10+1,做实10+3,积极推动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
  切实加强和改进援外工作。全面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对外援助工作的意见》,完善体制机制,扩大援外规模,优化援外结构,确保项目质量,不断提高援外工作水平,巩固和发展我国同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认真落实对非援助八项新举措和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新老六项举措。
  加强两岸四地经贸合作。落实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各项内容,逐步推进投资保护、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争端解决等后续单项协议的商谈。推进内地与港澳的经济融合,保持香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

  (七)积极妥善应对国际经贸摩擦
  用好多种交涉平台。综合运用经济、外交、法律等各种手段,通过高访、高层对话和商贸联委会等平台,就我企业关注的利益诉求进行正面交涉。遏制美欧等对我滥用贸易保护措施的势头,争取美欧尽早承认我市场经济地位。经营好金砖国家等合作机制,强化我与新兴经济体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利益纽带,争取共同发声,平衡舆论导向,减轻对我压力。
  创新应对机制和方式。在继续坚持法律和规则抗辩的同时,加强与国外贸易救济调查机关的对话磋商,从技术与规则层面加强沟通交流,增信释疑。做好世贸组织争端解决工作,积极运用多边规则维护产业利益。搭建对话平台,推动我国业界与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业界进行沟通协商,争取以合作方式化解贸易摩擦。加强国内部门之间的协调,研究制订符合国际规则的反制措施,提升应对能力。积极参与多双边贸易救济规则谈判。
  依法开展进口贸易救济。重点关注国内鼓励发展的产业和国民经济中基础性、支柱性产业以及资源环境问题,加强与业界的协调配合,统筹好上下游产业利益,准确评估贸易救济措施的效果和影响,依法开展进口贸易救济,维护国内产业安全。加强进口贸易救济工作与贸易摩擦应对的有机衔接和有效配合,实施有针对性的立案和调查。

  (八)加强商务系统自身建设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强化依法行政和科学管理。加快商务领域法制建设,完善商务法律体系,积极推进依法行政。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尽快下放一般性、事务性的行政管理事项,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切实提高从大局角度和战略高度谋划商务发展的能力,加强商务管理基础工作,做到情况明、数据准、工作实。加强政务公开工作,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进行政审批事项在线办理,大力推动商务公共信息服务。加强干部队伍和党风廉政建设。
  陈德铭表示,明年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十周年,我们将在总结十年来成绩与不足的基础上,统筹谋划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战略布局,提出新的重大举措,特别是要力争在重点领域开放、自贸区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