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源再生资源网!今日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交易市场 > 市场分析
减排量化,“碳账本”走进日常
来源:中国环境报 时间:2023-03-06 09:55:01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全国“两会”期间,“绿色低碳”“减碳”等话题成为公众关注焦点,多位代表、委员围绕“双碳”发展带来了提案议案。有人大代表建议,设立碳普惠地区试点及项目试点,制订《碳普惠促进法(草案)》及与之相配套的碳足迹、碳账户等制度与标准,建议设立全国碳普惠管理及运营机构,以此加快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绿色低碳转型,加速实现“双碳”目标。

碳普惠工作为何如此重要?又将如何推动我国加快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在四川省泸州市,以“绿芽积分”为代表的个人碳账本正在引领绿色新风尚。

完善权益激励体系,获取途径覆盖多场景

打开泸州市“绿芽积分”微信小程序,只需要150“绿芽积分”,就可以放流一条岩原鲤。还有许多人选择“请客埋单”,用100“绿芽积分”兑换鸥粮投喂红嘴鸥。仅今年春节期间,“绿芽积分”就累计线下兑换鸥粮5000余份,吸引了许多市民参与爱鸥护鸥行动。

什么是“绿芽积分”?谁在发起、谁在运营?“‘绿芽积分’以微信小程序为载体,依托‘绿普惠云—碳减排数字账本’,通过全方位采集用户绿色生活、绿色出行、绿色循环、绿色金融等多个维度数据,并运用碳减排方法学进行核算,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个人绿色生活激励回馈机制。”在2022环境互联网创新大会上,由泸州市生态环境局报送的“绿芽积分”入选2022智慧环保十佳创新案例,泸州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陈进进行案例分享时,详细介绍了“绿芽积分”。

“简单来说,‘绿芽积分’就是把我们每天的环保行为,通过一定的标准和计算方法进行数据量化,核算减碳量,发放相应积分,这些积分可以在平台上兑换奖品,也可以再次进行环保公益捐赠。”陈进告诉记者。

这其中,“绿芽积分”整合了政府、企业、高校、社会团体等各方资源,建立低碳福利、环保公益等权益激励体系,实现积分从产生到消纳的全闭环,形成自我“造血”、内在驱动的生态模式。

如今,用户获取“绿芽积分”的主要途径,已经覆盖了衣食住行游等多种场景。而这些“绿芽积分”,最终都能成为用户的低碳收益。在“绿芽积分”平台的“绿芽集市”板块,已经上架了100余种线上礼券和实物商品,涵盖文具益智、家用电器、美妆护肤等10个品类,用户可以直接在平台上用积分兑换。

除了实物产品外,用户也可以利用自己的积分做公益。陈进告诉记者,“绿芽积分”平台的“绿芽有爱”板块,上线了独具泸州本地特色的环保公益项目。

如在“保护红嘴鸥”公益项目中,用户既可以线上捐赠积分用于采购特制鸥粮,由红嘴鸥所在区域的“绿芽”环保志愿者代为投喂,也可以自己在线下用积分兑换鸥粮,亲身感受投喂红嘴鸥的乐趣。

双线融合因地制宜,扩大减碳朋友圈

要把“碳账本”做好并不容易,不仅是投入资金这么简单,需要考虑如何吸引更多用户,如何用有限的资源撬动最大的效益,如何推动公众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绿芽积分”很好地回答了这几个问题。一方面,双线融合,线上线下同时发力。线上以“绿芽积分”微信小程序为主阵地,经常开展无车日双倍积分、线上知识竞答、光盘打卡抽奖等活动。在2022年六五环境日低碳云打卡活动中,用户线上打卡达4万人,累计抽奖超30万次。

在“绿芽积分”平台上开展的泸州市2022年中小学生生态文明知识线上竞答活动中,参与人数超过11万人。线下以志愿服务、环保公益活动为主旋律,对“绿芽积分”进行品牌化运营,比如,公众不仅可以通过“绿芽积分”平台报名参与环保志愿服务,还有机会参与到保护母亲河、增殖放流、植树造林等公益活动中来,通过这些公益项目助力环境保护,也为公众提供了环保社会实践的渠道。截至目前,通过“绿芽积分”,已累计开展环保公益活动200余场,服务群众超30万人。

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充分体现泸州特色。“绿芽积分”充分调动本地社会资源,与“泸州银行”通力合作,率先开展绿色金融领域的碳减排行动,用户使用银行手机APP办理相关业务时,既无需使用交通工具前往网点,也节约了相应的纸张、电力等资源,以此核算相应的减碳量,发放对应积分。

“绿芽积分”能走多远?陈进告诉记者:“要立足‘互联网+大数据’,不断丰富减排场景,为公众提供一站式参与低碳减排的路径,继续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不断扩大‘绿芽积分’朋友圈,为公众参与绿色低碳行动提供新动力。”

各地试点推进碳普惠机制落地生效

2021年,“绿芽积分”入选“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全国十佳公众参与案例。2022年2月,“绿芽积分”上榜《福布斯》杂志全球区块链50强榜单。

“绿芽积分”频频获奖背后,实际上反映了一种趋势——从“蚂蚁森林”,到泸州市“绿芽积分”,再到各地试点推出碳普惠平台,个人碳账本、碳普惠机制已经悄然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已有超过21个省(直辖市),将研究探索个人碳账户、碳普惠机制纳入地方发展文件要点。

点滴汇聚,终成江河。人们日常衣食住行等消费行为都在耗能,单个人的能耗看似有限,但总量不容小觑。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居民消费行为能耗约占能源消费总量的45%—50%,并且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然而,居民的生活消费端碳减排场景比较分散,几乎涵盖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泸州市“绿芽积分”为代表的个人碳账本将这些跨场景的碳减排量进行融合和汇总,不需要用户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就可以直接参与到碳减排的过程。

“有了相应的计算平台后,个人的碳消耗就有了量化的方法和渠道。”陈进介绍 :“用户通过积分开始关注到自己在‘衣食住行’方面有哪些行为可以产生减排量,进而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如今,个人的碳减排行为将转化成碳收益,变成真金白银的碳钱包、碳资产,激励着人们继续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形成正向循环。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