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下乡调研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来到某县的一个空气自动监测点位。据了解,由于附近有数十亩农田,往年每到这个季节,都会因农作物收获及农田翻耕导致PM10数据持续多日出现高值,给全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造成压力,但今年这个点位的PM10数值未出现剧烈波动。
当地采取了什么控尘做法?调研人员带着问题到达点位现场后发现,农田土壤微湿,旋耕机正在作业,行进速度平稳,翻动土壤时没有尘土扬起。据县工作人员介绍,为了有效控制农田扬尘污染,当地政府协调农机免费为农户旋耕土地,并且根据天气情况选择合适的时机开展农田旋耕。困扰当地政府多年的农田扬尘污染问题就此迎刃而解。
一直以来,收获农作物、翻耕土地等农田扬尘都是大气污染防治中的两难问题。如果在农忙季节为保空气质量而采取一些硬性措施,大概率会引发相关舆情;但如果听之任之,就有可能影响空气质量考核。免费为农户集中耕作的做法,不仅让农户得到了实惠,当地政府也能够根据天气情况、土壤湿度等因素择机而为,让扬尘问题变得可控。
事实证明,防治农田扬尘污染并非没有好办法,只要各地在治污思路、举措及努力方向等方面主动作为、积极探索、以变求进,就能取得良好成效。笔者认为,这给各地开展农田扬尘污染防治工作带来一些启示。
变号召群众支持为主动担当作为。据了解,当地政府曾宣传、引导附近农户错峰作业,以此减少扬尘污染对空气自动监测数据的影响。但由于涉及农户较多,个别农户因特殊情况并未错峰劳作,进而引发“破窗效应”,其他农户也纷纷进行田间作业,错峰做法没有取得预期效果。鉴于此,当地政府转变思路,通过出资免费为群众耕作的措施,掌握了治理农田扬尘污染的主动权。
变治尘工作为惠民实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道理人人都懂,但经常是一旦某项污染防治举措影响了部分人的眼前利益,甚至或只是造成一点儿不便,也会招致个别人的非议。这种情况对各地政府的智慧和能力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对于政府免费耕作这件看得见、摸得着的惠民实事,农户纷纷感叹,政府代耕“前所未有”,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同时有效控制了农田扬尘污染。
变分散治尘为集中治尘。随着现代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组建农业合作社或大型农场,将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实行规模化种植,是节约人力物力、提高种植效益的发展趋势。将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并给予资金、技术等多方面的帮助扶持,能够大幅度提高种植效益。同时,克服户多人杂心难齐的困扰,为集中、高效采取抑尘措施打好基础,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农村环境改善的多赢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