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7部委印发《关于加快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25年,建成绿色分拣中心1000个以上,废钢铁、废铜、废铝、废铅、废锌、废纸、废塑料、废橡胶、废玻璃等9种主要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量达到4.5亿吨,60个左右大中城市率先建成基本完善的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明确了未来一段时期做好我国废旧物资循环利用工作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确定了推进思路和工作措施。
废旧物资是能源的“存储器”,回收利用废旧物资可以同步回收固化在产品材料中的能源和碳,通过再生利用、二手商品交易、再制造等不同层级的利用方式实现多维度降碳。钢铁、有色等高耗能产品的再生利用可以实现物质投入的减碳化,有效减少原材料开采、运输及生产加工过程等价值链上的碳排放。二手商品交易、再制造等利用形式可以延长产品使用寿命,将原材料制作产品过程中的碳排放持续固定在产品中,实现了产品功能和价值的保留。
绝大多数品种材料和产品的循环利用都具有明显的降碳效果。废钢是可多次循环使用的载能资源,以废钢为主要原料的电炉“短流程”炼钢工艺与以天然资源(铁矿石)为原料的高炉-转炉“长流程”工艺相比,缩短了工艺流程。再生铝加工避免了碳排放较高的电解环节。废铜能够被直接利用生产铜材,显著减少铜矿开采,缩短冶炼流程。经研究测算,每吨废钢代替天然铁矿石生产钢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3-1.6吨;采用废铝代替原生资源生产铝每吨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1吨;与利用原生资源生产铜相比,每利用1吨废铜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5吨;对产品进行再制造可节省70-98%的新材料使用,可减少碳排放79%-99%;每一单闲置手机的二手交易,可以实现约25公斤的碳减排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