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的尴尬状况下,一些民营钢铁老板正在考虑甚至已经进行着转型,而一些国有钢铁企业也开始“不务正业”,努力拓展着钢铁主业以外的产业板块。
不过,生产钢铁真的赚不到钱了吗?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首席分析师李世俊并不这样认为。
“我们的优势是熟悉钢铁,我们的劣势也是太熟悉钢铁。”在日前举行的一个钢铁会议上,李世俊就指出,要想找到钢铁赚钱的“蓝海”,必须跳出钢铁看钢铁,寻找新的市场空间。
首先,钢铁企业可以跳出钢铁,从用钢行业的发展看。李世俊指出,目前全球51%的钢材用于建筑行业,尽管建筑用钢一直被叫“产能过剩”,但实际上依然有不少我们国内的钢厂还无法满足的需求空间。
比如,我国的建筑主要是混凝土结构,而在“十二五”期间,建筑行业的一个趋势就是发展钢结构建筑,如今,中国的一些大型工程项目比如鸟巢、首都机场等,已经开始大规模运用钢结构,这就需要强度更高的钢材来匹配。
而目前国内的建筑用钢在强度和耐腐蚀等各方面,与国外仍有很大的差距,很多功能材料也没有形成完整的系列化,这些都可以通过钢厂进一步的技术创新来完善。
我国的钢铁产品出口受到了越来越大的阻力,钢厂就应该考虑扩大间接出口,研究出口市场广阔的钢材制成品所带来的市场空间。事实上,我国的机电产品、铁道建设用产品都有广阔的出口市场,比如中国要在委内瑞拉承建铁路,中石油要在非洲承建管线工程,而这些产品都主要由钢铁作为原材料。
因此他建议,钢企应该“联姻”机电产品、钢轨、管线等出口大户,实现“借船出海”。
其次,钢铁企业可以跳出钢铁,从资源能源的供应看。李世俊指出,目前全球各地的钢材下游用户都开始关注低碳走向,这必然也将带动对钢材需求的变化,如果在这方面研究上能够抢先一步,也等于抢占了未来的市场。
比如日本的新日铁就与日本邮船合作,率先开发出了油轮用的高耐腐蚀厚钢板,这种钢板的耐腐蚀性约为普通厚板的五倍,不用进行防腐蚀涂装,也就不需要使用涂料和有机溶剂。国际海事组织已经将耐腐蚀钢板列入大型油船货油舱制造用材的强制规范,这就很可能形成日本钢铁企业独家垄断油船货油舱钢板供应的局面。
此外,钢铁企业还可以跳出钢铁,从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看。钢铁企业应该把眼光扩大到整个钢铁业的活动过程,从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去寻找差异化策略,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从材料供应商向综合服务商转变,才能获得更高附加值。
“首先要站得高,用大视野看全局,然后就要沉下心来把规划做实做细,”李世俊说,未来资源会越来越紧张,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按照市场方向做强做专,才能找到“蓝海”,这个对强大的公司来说,也是摆脱竞争对手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