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过去由企业编制环评文件、政府审批,变为现在由政府组织区域环评、企业享受评价成果,作为深圳综合改革试点首批授权事项之一,环评制度改革在减轻企业负担的同时,还进一步提升了行政效能,优化了营商环境,激发了市场活力。
近年来,广东省深圳市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为基础,以特区立法为支撑,建立了以“1+3”文件为支撑的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以下简称区域环评)制度体系,创新由政府组织专业团队实施区域环评并形成管理清单,实现环评管理从行政审批向政府主动服务的转变,协同推进区域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建立以“1+3”文件为支撑的制度体系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首批授权事项清单》,授权深圳市实施环评制度改革。
2021 年,深圳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深圳经济特区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明确提出实行区域环评分类管理。
2022年,深圳市先后印发《深圳市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深圳市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单元划定指南(试行)》《深圳市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技术指南(试行)》《深圳市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重点项目环境影响审批名录》(以下简称《区域环评重点项目名录》)。
自此,深圳市建立了以“1+3”文件为支撑的区域环评制度体系,明确了“划定评价单元—开展科学评价—管理清单”的实施路径,推动区域环评工作有序开展。
那么,深圳市创新实施区域环评,新在哪儿?
深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区域环评全方位衔接深化深圳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以评价单元和管理清单作为抓手,分别衔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单元和准入清单,促进管控单元环境目标的实现以及准入清单要求的落实,充分发挥源头预防功能。
传统行政审批向政府主动服务转变。由各区人民政府组织专业团队开展区域环评并制定管理清单,将环评从企业各自申报转变为政府统一评估,突出服务引导,在减轻企业负担的同时提高政府部门工作效率。原则上,区域环评成果5年后进行调整,环评成本大幅降低,行政效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多部门联动形成大环保工作机制。深圳市区域环评改革,是由市政府统筹,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和技术指导,并联合市相关职能部门开展审查,区人民政府组织区相关职能部门及街道办,开展辖区的区域环评工作,制定管理清单并监督实施。市区两级多部门联动形成大环保工作机制,评价过程综合考虑产业、国土等重要规划,建立区域环评与国土空间规划的“接口”,实现评价单元环境管控清单的有效传导和落地。
管理清单强化企业主体环境责任。区域环评抓住了环评源头管控的关键,在企业立项选址时提前介入,引导企业入驻,辖区企业享受政府公共服务,降低投资决策风险和开办成本。同时,环境管理清单集成了企业需要落实的生态环境管控要求,有利于强化企业环境主体责任。
全域全面开展区域环评
顶层设计有了,关键在于落实。目前,深圳市全域全面开展区域环评,深汕特别合作区开展了两个先进制造业园区的区域环评。
在深入推进区域环评改革的过程中,深圳市辖区坚持问题导向,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涌现出一批经验和做法。
宝安区率先在情况最复杂、业态最丰富的沙井街道暨国际会展城片区开展区域环评,创新制定涵盖全单元、全行业的区域生态环境管理清单,制定了针对“23个评价单元+18个主导行业”的1000多条管理清单要求,并作为深圳市首个区域环评成果文件印发实施,为其他区开展区域环评工作提供了实践案例,也为市级配套文件提供了有效支撑。
龙华区印发《龙华区九龙山数字城区域空间生态环境管理清单》,标志着全市首个以二十大先进制造业园区为对象的环境管理清单正式实施。清单将片区划定为五大类18个评价单元,除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维度外,还结合了产业引入、功能布局、绿色发展、生态保护、污染物排放管控5个维度,共制定了387条环境管理要求;针对主要行业,从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染防治措施、资源利用效率、环境风险防控4个维度,制定了277条行业管理要求,最终形成“评价单元一张图”“管理要求一张表”。
盐田区率先将全行政区纳入区域环评范围,在全面评价生态环境、污染物排放等基础上,衔接发展战略、国土空间规划等相关内容,将全区划定为9类34个评价单元,形成“单元+行业”的《盐田区区域空间生态环境管理清单》,既解决了同区域同类型企业重复环评等问题,又通过划分单元科学指导项目选址和发展布局,从源头消除邻避效应。随着《盐田区区域空间生态环境管理清单》的实施,盐田区也成为深圳市首个在全区范围落地实施区域环评改革的行政区。
福田区在推进环评制度从传统行政审批向政府主动服务转变的基础上,创新开展餐饮、汽修“红黄绿/红绿分区”,编制餐饮、汽修服务项目经营场所禁止选址清单并将向社会公开发布,引导餐饮、汽修经营主体有序进驻,减少异味、噪声扰民现象。
区域环评改革呈现出四大亮点
据介绍,深圳市区域环评改革主要有以下四大亮点:
政府组织实施,创新管理清单。由政府组织专业团队实施区域环评,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单元的基础上,结合目标片区的战略定位以及发展、产业、国土空间等重要规划,科学划定功能明确、边界清晰的评价单元,形成“市—区—街道—管控单元—评价单元”五级管控体系。深圳市辖区结合生态环境准入清单要求,根据评价结果对不同的评价单元提出不同的管理要求,制定了差异化的环境管理清单,同时结合近五年公众环境投诉和信访数据,将环境投诉较为集中、公众反映环境问题较为突出的行业纳入清单管理,加强对环境投诉热点问题的源头防治。
实施分类管理,突出放管结合。以更精准的“管”,促进更大幅度的“放”,推进营商环境改善。根据污染物产生量、排放量以及环境危害程度等因素,将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建设项目纳入审批管理。对纳入《区域环评重点项目名录》的建设项目实施审批管理,建设单位需开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并将编制后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送审批;对未纳入《区域环评重点项目名录》的建设项目实施清单管理,建设单位书面承诺落实相关管理清单要求即可开工建设,在建设和运营期间接受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事中事后环境监管。
衔接排污许可,加强企业监管。深圳市印发《深圳市清单管理类建设项目与排污许可证衔接试点工作方案》,将管理清单主要内容纳入排污许可证,使排污许可证能够承接区域环评管理要求,突出对企业的“管”。同时,将已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建设项目纳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对象库,按程序开展执法检查。
打造智慧平台,实现便民惠企。为推动改革成果落地,深圳市宝安区基于CIM平台数字底座,建立了全国首个区域环评智能选址服务平台,将管理清单结合电子地图落实到具体评价单元,形成了“一张评价地图+一份管理清单”的电子化成果,将专业的区域环评成果转化为简单易用的信息化操作。选址服务平台还接入了生态环境、产业园区等部门的数据,为企业提供了“查点位—判准入—荐园区—出报告—作登记”的全链条、全流程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区域环评改革开展以来,深圳市收获了多项表彰和荣誉。2023年,深圳市区域环评改革获评2022年度深圳市优秀改革案例,宝安区域环评智能选址服务系统跻身2022年环境互联网创新大会智慧环保十佳创新案例、2022年深圳区级营商环境改革优秀案例。2024年,深圳市区域环评改革入选广东省地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清单,跻身首届广东省十大生态环境创新案例,盐田区域环评改革获评2023年深圳区级营商环境建设优秀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