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源再生资源网!今日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管理服务
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姜增伟副部长在全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现场会议上讲话的通知
来源:政策研究室 时间:2011-04-29 00:00:00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商商贸字[2011]5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商务主管部门:
  2011年4月7-8日,商务部在上海市召开了全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现场会议。姜增伟副部长作了题为《提高认识 创新工作 努力构建完整先进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讲话,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认真贯彻执行。


                                商务部办公厅
                             二〇一一年四月二十五日


                提高认识 创新工作
             努力构建完整先进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在全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现场会议上的讲话
                商务部 副部长 姜增伟
               (2011年4月7日 上海)

同志们:
  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自2006年开展以来,取得了积极成效,涵盖回收、运输、处理、利用等环节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再生资源回收作为一项利国利民的工作,已经成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在全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国务院有关部门、各试点城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各有关协会和企业积极工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商务部向大家表示感谢!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十二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了此项重要工作任务。今天在这里召开会议的目的,就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十二五”规划纲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十二五”期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认真总结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开展以来的成效和经验,研究部署“十二五”时期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有关工作。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为摆脱我国日益严重的资源瓶颈制约,缓解产品更新换代加快、废旧商品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造成的环境压力,有效防止环境污染,加快建立完整先进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刻不容缓。同志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精神,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是发掘资源潜力、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资源供给不足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因素之一。以铜铝资源为例,我国铜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8%,铝土矿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7.3%,且铜矿、铝土矿开采程度已超过50%,新增探明储量也极为有限,按照现在开采速度,铜只够6-7年开采。如果仍采用现有的粗放资源利用方式,资源将难以为继,环境难以承受,危及我国经济安全。因此,如何开发利用国内再生资源,是“十二五”期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课题。目前我国再生资源行业发展具有相当潜力,如废塑料的回收率仅为24%,而每回收利用一吨废塑料,就可获得0.85吨塑料原料,相当于节约3吨石油;对废铝的回收利用,我国只能达到7-10次循环,而日本可达21次循环。如果能够大幅提高再生资源回收率和利用水平,实现从单纯依赖原生资源转变为原生资源和再生资源并重,对缓解资源紧张局面、保障我国经济安全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二)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目前,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纷纷加快部署,采取立法和资金支持等多种手段,推动包括节能环保等产业在内的重点产业快速发展。欧盟提出将在未来10年重点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在2020年实现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达到20%。对我国来说,仅仅依靠原生资源发展经济已成为历史,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具有后发优势,有利于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据分析,我国目前的家电产品保有量巨大,仅电视机、冰箱、洗衣机就分别达3.5亿、1.3亿和1.7亿台,今后每年至少要有1500万台左右家电、500万台电脑和上千万部手机进入淘汰期,相当于一座蕴藏量大、品位高的矿山。再生资源回收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将废弃商品有效、及时地回收,才能形成“资源—产品—废弃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发展模式,真正实现资源的有效循环。可以说,再生资源回收工作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循环经济发展的成败。
  (三)是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内容。“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并把“废旧商品回收体系示范”作为七项重点工程之一,规划在今后五年,建设80个网点布局合理、管理规范、回收方式多元、重点品种回收率高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示范城市。将再生资源回收工作列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这在我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彰显出这项工作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此外,国务院2010年印发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把回收行业列为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部分,这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再生资源回收工作的重视,也体现了再生资源回收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
  (四)是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好家园的有效措施。温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在努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基础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是我们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目前我国GDP已达39.8万亿元,人均GDP突破4000美元大关,这意味着我们将从解决人民基本温饱的阶段向小康社会跨越。这就要求在提高人民收入水平的同时,充分满足人民居住环境和自我发展等方面的需要。随着工业化程度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产品更新越来越快,废旧产品的产生周期也进一步缩短,数量和种类大量增加,如处理不好,就会带来环境污染。再生资源回收有利于解决大量废物遗弃或处理不当造成的环境污染,防范环境风险,是改善和提升人居环境的重要手段。从我国部分省市的实践看,再生资源回收抓得好的地方,往往是卫生城市、文明城市,有利于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同时,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又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对于促进和扩大低收入人群就业、解决农民工就业具有积极意义。据统计,再生资源每增加1000亿元产值,可以安排就业50-100万人。因此,发展再生资源回收,符合保障民生、科学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做好这项工作,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五)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子孙后代谋福利的崇高事业。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人认为“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这说明,中华民族早就将节约问题提到了道德的高度。建国初期,我国人民群众充分发扬了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不但废钢、废有色金属等再生资源得到了有效回收利用,就连牙膏皮、兽骨等资源也大量回收,为我国轻工业生产提供了原料。周恩来总理曾对回收行业题词:“实行收购废品,变无用为有用,扩大加工,变一用为多用,更好地实现勤俭建国”。在资源越来越紧张、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的今天,勤俭节约的传统又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这不仅是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体现发展方式转变的精神要求,更是为子孙后代谋福利,保一方净土、留一片蓝天的必然选择。虽然回收行业工作环境差、从业人员地位不高,但他们从事的是一项崇高的事业,是一项默默奉献的事业,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同时,再生资源回收工作,把节约的理念推广到全社会,这对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我们要充分认识新时期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抓住发展机遇,在充分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加快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
  二、充分肯定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取得的成效
  近几年来,我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规模明显扩大,回收总量和回收率逐步攀升,对国民经济贡献度进一步提高。2009年国内回收总量约1.4亿吨,与2006年相比,增长了42%;回收总值约5000亿元人民币,是2006年的近1倍,各类回收企业10万多家,从业人员约1800万人。2009年利用废钢8300万吨,再生铜在铜产量中占52%,废纸浆占纸浆总量的69.3%,再生资源已成为我国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料来源,约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49%。总结五年来再生资源回收工作,我认为主要取得了以下几方面成效:
  (一)社会各界重视程度普遍提高,行业地位日益凸显。随着循环经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重要地位不断显现,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广泛认同。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正在成为地方经济极具潜力的新兴产业,如湖南汨罗市2009年回收量达112万吨,实现税收5.6亿元,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59.5%,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15.6%。山东临沂市废旧商品年交易额达200多亿元,已占全市消费品零售额的24.5%。一些城市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领导小组,设立了专门的工作班子,不少地区都是“一把手”亲自抓,比如,昆明市仇和书记亲自抓再生资源工作,将此作为建设宜居城市、文明城市和卫生城市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务院领导对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建设非常重视,温总理对此做了重要批示,国务院各相关部门积极支持。根据温家宝总理关于建立完整先进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的批示精神,去年以来,我们一直与国务院各部门积极协调,争取从财政、税收、土地、金融等多方面,建立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为我国再生资源行业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上述政策措施的出台,也将会有效带动社会资本的进入。
  (二)以“三位一体”建设为核心,试点城市回收网络初具雏形。商务部先后于2006年和2009年启动了两批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共确定了55个试点城市和11个区域性回收基地,共66个试点单位,基本覆盖了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55个试点城市初步探索形成了社区回收网点、分拣加工中心、集散市场三位一体的回收发展模式,培育了近100家龙头企业,新建和规范网点40000多个,新建和改造集散市场160余个,试点城市再生资源的回收率由原来的40%提高到70%左右。自2009年开始,商务部、财政部安排中央财政资金对工作基础较好的试点城市和区域性回收利用基地项目进行了支持,两年来,商务部、财政部已对44个城市的33075个网点、181个分拣中心、22个集散市场,以及城市再生资源回收信息平台和人员培训经费等项目进行了支持,此外,还对36个回收加工利用基地(包括区域性市场)的基础和环保设施进行了支持,安排金额共计17.5亿元。今年还将继续安排资金,支持10个试点城市的回收体系建设和20个省份的区域性回收利用基地建设。目前,各地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或安排了配套支持资金,或出台了地区性的优惠政策,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提供了保障。
  一是社区网点以便民利民为出发点,覆盖面广,改善了社区环境。试点地区依据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规划,合理布局,采取连锁经营方式,在居民社区设立了统一管理、经营规范的回收站点,改变了过去走街串巷、散兵游勇式的回收方式,规范了回收行业秩序,完善了社区服务功能,美化了环境。同时,各地也积极探索创新,依托社区网点采取多种回收方式,调动居民交售废旧商品的积极性。上海市构建具有网络信息中心和呼叫中心功能的电子信息平台,做到居民足不出户,通过电话就可以上门收废,为群众提供便利,并推出了面向回收人员的IC管理卡和面向市民的“阿拉环保卡”,IC管理卡汇集了回收人员信息,对回收队伍进行了规范管理,“阿拉环保卡”方便市民在全市700个自助回收箱完成自助废弃物交售,并获得奖励积分可去商场购物。合肥、南宁、重庆等地积极开展“绿色回收进校园”活动,在高校设立回收网点,一方面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一方面利用回收的旧书、旧杂志办起了图书角,在校园中传播循环经济理念;北京市将再生资源回收与公益活动相结合,推出回收积分卡活动,对定期交旧的居民给予奖励,累积一定积分可换节能产品。这些创新方式有效提高了回收效率,方便了居民交废,提升了行业形象,也为回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二是分拣中心提升了加工处理水平,提高了回收质量。改造、建设的分拣中心通过对各类再生资源集中收集、封闭运输、环保处理,开始由人工打包、简单机械打包向全机械化打包发展。一些地区的分拣中心具备了废饮料瓶自动剥标打包、废纸自动化标准打包、废金属剪切、压块等设施,大大提升了再生资源的品质和回收效率。例如,上海电子废弃物交投中心新增电子废弃物处置流水线,通过精细拆解,实现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
  三是集散市场提升了功能,发挥了集聚效应。集散市场通过增加服务功能,实现了集中收废、分拣、初加工一站式的集约化经营,改变简单的“一收一卖”的回收行业传统模式,延伸产业链条,共同发展,提高了再生资源资源化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例如,北京市提出“厂商直挂”的发展思路,各回收主体企业与利废企业签订回收供销合同,为再生资源利用提供了稳定的途径。浙江永康市通过再生资源回收,为当地五金加工业、汽摩配件等特色支柱产业提供了原料来源,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提升了产业化水平,把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打造成当地五金制造业发展的原材料供应行业,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三)从规划和法规入手,不断加强行业管理基础工作。制定科学的规划是做好再生资源回收工作的重要环节。各地在试点过程中,按照商务部部署,认真编制发展规划和试点实施方案,明确了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完善了政策保障措施,对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如石家庄市继出台再生资源回收管理条例后,又制定了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规划,提出了本市再生资源回收工作发展的5年目标,保证了工作的连续性和计划性。2007年,商务部会同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颁发了《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各地也从实际出发,出台了地方性再生资源回收领域的立法文件或行业指导性文件,确立了回收经营者备案制度、回收废旧金属登记制度,制定了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的监管原则和回收网点规划的制定原则。此外,商务部近年来注重抓好回收行业管理基础工作,开通了回收经营者网上备案系统,着手建立回收行业管理信息系统和统计指标体系。一些地方也在加快基础工作步伐,例如,北京市正在着手建设管理信息系统,集成回收站点数据库、企业登记备案、数据分析等模块,全面掌握本市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基本情况,为行业决策提供依据。
  (四)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带动行业较快发展。在回收体系建设过程中,各地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带动了行业集中度的提高。一批公司治理结构规范、资本充足、采取连锁经营等现代发展模式的回收企业脱颖而出,促进了行业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一些大型企业营业额已突破百亿元,形成了品牌效应;此外,在龙头企业带动下,传统的再生资源回收、分拣、处理工艺得到快速提升,一些处理加工技术和装备已达世界先进水平。例如,大连环嘉集团与科研院所联合研发的PET废塑料瓶片熟料生产技术,利用纳米处理回收的PET瓶片,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塑料膜、电子电器等领域;长江铜业攻克再生铜“低温扒渣”工艺中损耗大的行业难题,将铜的损耗降低2个百分点,资源利用率明显提高。这些企业,对推动再生资源产业升级、实现行业创新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以家电、汽车以旧换新为切入点,促进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汽车、家电以旧换新作为一项扩大消费需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的重大政策措施,推动了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上下游产业融合发展。政策实施近两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建立起规范的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一方面实行多元化回收,销售企业、专业回收企业和生产企业销售机构等均可参与回收,便利了消费者交售旧家电;另一方面,规范的回收体系成为有效回收废旧家电的重要渠道,废旧家电交给有资质的拆解处理企业进行集中拆解处理,有效回收利用钢铁、塑料、有色金属等资源近50万吨,改变了以前绝大部分废旧家电由个体商贩上门回收,进行简单人工拆解,环境污染严重的状况,实现了资源节约利用和环境保护。截至2011年4月10日,全国共销售五大类新家电4423.8万台,销售额1667亿元,回收旧家电4580万台,拆解旧家电3420万台。
  在总结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成效和经验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我国再生资源行业基础差、底子薄,仍然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一是回收网络有待完善。经过5年来的建设,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初显雏形,但总体看,已经列入试点的城市回收网点还不够完善,需提高覆盖率,创新回收方式,做到所有资源应收尽收;县级城市、城乡结合部、农村地区仍是薄弱环节,尚需加大工作力度;分拣中心基础设施和工作条件亟待改善,粗放式的简单分拣处理方式有待改进,集散市场的交易、集散、信息发布等功能也需要进一步提升;行业中的大型骨干企业数量较少。
  二是发展理念亟待转变。有些地方部门和企业“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寄希望于国家财政资金支持,缺乏工作主动性和创新精神;一些企业固守原有的经营管理模式,在市场利益驱动下,普遍存在着“利大抢收、利小少收、无利不收”的现象;企业缺乏完善的信用体系,导致投融资渠道狭窄,发展受限。
  三是技术进步不尽人意。从行业整体上看,再生资源加工处理环节机械化和自动化的程度低,主要以手工操作为主,大多数操作工人缺乏技术培训。特别是整个行业普遍存在分拣、收购工作环境恶劣,忽视对劳动者的保护,甚至造成人身损害的情况;除少数企业回收工艺和装备较先进,环境保护设施较完善外,大多数企业和个体户设备简陋、技术落后,造成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偏低、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四是经营秩序仍需规范。我国目前尚没有国家级再生资源产业发展规划,缺少完整的相关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体系,回收网点和市场布局不合理、经营秩序较乱等问题较为突出,乱堆乱放、乱设摊点现象还比较严重,不仅影响到市容市貌,而且助长了偷盗事件的发生,影响社会治安。
  五是法律体系缺失,税收支持政策弱化。法规和政策不够完善,目前,回收领域只有一部商务部等六部委出台的《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虽对行业发展起到了一定指导作用,但法规效力不够,亟需出台更高层次的法律文件,以将行业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此外,今年行业原有的税收支持政策被取消,回收企业的税收负担大幅增加,整个行业发展受到影响。
  六是社会观念歧视,行业地位低下。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在传统观念中被看作是“收破烂”的,目前全社会对回收行业的认识还不够,并没有把这一行业作为一项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来看待。行业从业人员社会地位较低,在工作中也经常受到岐视。
  三、努力开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的新局面
  “十二五”期间,是我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的关键时期。在今后五年及更长的一段时间,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标,以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和提高回收率为重点,以加强法规建设、制度创新、机制创新为保障,以先进适用技术应用推广为支撑,加快建设完整先进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到“十二五”期末,要初步建立拥有现代回收方式、先进的技术设备、完善的回收网络、良好的分拣与处理、规范化管理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全国主要品种再生资源回收率达到70%以上。为实现上述目标,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开展工作:
  (一)提高认识,建立工作机制。再生资源回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造福后代的伟大事业,同时又涉及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等多个领域,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不能仅仅依靠商务主管部门,必须在地方政府统一领导下,有关部门协调配合推动。要加强组织领导,将再生资源回收作为政府工作职能的一个重要部分,明确专门机构和人员,建立部门协调机制和工作考核评价体系,明确责任,形成工作合力。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切实提高对此项工作的认识,既要发挥各级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的领导作用,又要调动回收企业的能动性;既要加强政策引导,又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二)加强规划,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回收体系建设工作过程中,各试点城市都制定了本地的实施方案和规划,实践证明,这项工作对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有序实施、用好中央财政支持资金,都起到了较好作用。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各地的规划年,将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规划做好,并按照规划有步骤地全面推进,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积极推动制定当地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规划,并将有关内容列入当地“十二五”规划,抓好一批重点工程和示范工程。根据“十二五”规划要求,近期我们将启动第三批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工作,要求第三批城市制定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规划,做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合理规划布局。
  (三)抓紧构建回收体系,完善回收网络。今后五年,在进一步完善城市回收体系的基础上,要逐步向有条件的农村地区推开,实现回收网络的全面覆盖和合理布局,使试点城市90%以上回收人员纳入规范化管理,90%以上的社区设立规范的回收站点,90%以上的再生资源进入指定市场进行规范化的交易和集中处理。同时,要进一步畅通回收渠道,一是完善企事业、机关单位再生资源定点、定时等回收机制;推动建立生产企业之间通过协作与购销关系进行直接回收大宗再生资源和边角料的畅通渠道,协调和鼓励工业生产企业、销售企业和其它企业及单位积极参与再生资源回收,实现回收多元化。二是积极发展现代营销方式,支持利用互联网开展预约收废和交易、销售商品押金回收、以旧换新、设置有偿自动回收机等灵活多样的回收方式。通过这些途径和方式,逐步形成覆盖城乡居民和单位、多方面共同参与、方便快捷的回收网络。
  (四)提升分拣、处理与利用水平,建设一批示范产业园区。实践证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和园区,是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产业连接点和科技孵化器,引领带动行业发展作用十分明显。今后,各地要在做好规划的基础上,继续规范建设一批具备储运、分拣、加工、拆解、利用等多种功能,能够提供完善的物流、信息、金融等公共服务,环保处理和劳动安全保护设施完备,运营管理规范的示范性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产业园区,推进再生资源回收集约化、规模化和产业化。鼓励区域性园区在依法合规、公平竞争的前提下,加快拓展经营规模,增强上下游业务连接,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并根据互补原则,在园区间开展采购、营销等方面合作,打造全国一体化的再生资源市场。
  (五)抓好项目建设,保证资金使用效果。自2009年以来,中央财政已经连续三年对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进行支持。对中央财政资金的使用,各地商务部门要高度重视,对项目进行全程监管。在上报城市和项目时要深入调查研究,真正把一批条件较好的城市和市场项目推荐上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配合财政部门把资金管好用好,保证效果。对于2011年的财政支持项目,要加强与财政部门的协调,统筹安排资金使用和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建立有效的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估机制,确保财政资金使用安全到位,并根据各地实际,积极争取地方配套资金。在今天的会议上,我们将与有关地区的商务主管部门和试点城市领导签订责任书,切实加强资金使用监管。今后我们还将会同财政部,根据工作情况,适时派出工作检查组,对资金实施情况进行抽查。对以往实施的财政支持项目,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继续加强对项目执行和资金落实情况的检查监督,保证资金使用效果,及时总结资金使用中的经验、做法,并将有关情况反馈上报。
  (六)完善法规政策体系,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回收利用秩序,规范企业行为,加强回收经营者的登记管理和交易市场经营行为的监管,建立健全财税支持政策体系,对实现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良性发展十分必要,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07年六部委联合发布的《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是当前行业管理的依据。各地要加大贯彻落实力度,进一步抓紧完善规范和促进再生资源回收的法规和规章。地方能出台更高效力法律文件的,就要努力推动出台,现在已有一些城市出台了回收管理条例;确实有难度、条件不成熟的,可以先出台指导意见、工作通知。目前,结合研究建立完整先进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工作,我们正在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争取推动《再生资源回收管理条例》的早日出台,逐步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纳入法制化轨道。同时,我们正在与财政、税务等部门沟通,积极争取相关政策。各地也要进一步研究和争取有利于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的财税、土地、金融政策,对回收体系建设这项具有公益性的事业进行支持,逐步形成促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政策体系。
  (七)加强行业标准和统计制度建设。统计和标准化工作是行业管理的基础,没有翔实的数据收集和分析,行业管理部门就无法进行科学决策和管理;没有完整的标准体系,行业就无法实现规范化、有序化发展。目前,商务部正在研究完善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统计制度,以全面掌握行业的发展情况。同时,着手加快行业标准化建设,把标准工作与重点工作内容相结合,与项目建设相结合,与行业管理相结合,逐步建立一套比较完整、权威的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标准体系。其中,回收行业从业人员劳动保护标准应作为重点之一,各地也要切实做好当地回收行业的统计工作和地方标准、规范的制定工作。
  (八)强化宣传教育。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采用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方式,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宣传教育,并适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推动全社会理解、支持和参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推动回收行业健康发展,面向全社会加强勤俭节约的品德教育和合理利用再生资源的普及教育,使之成为全民的自觉行动,形成资源回收利用的良好氛围。
  (九)支持培育龙头企业,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推动回收企业积极进行联合、重组,进一步提高自营能力,优化经营结构,延伸服务链和价值链,完善物流体系,建设企业信息化系统。逐步在全国培育一批规模大、经济效益好、自主研发能力强、技术装备先进的大型龙头企业,形成龙头企业跨区域发展、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分工协作的模式,提高回收利用行业的组织化程度,逐步建立企业信用体系。同时,引导企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大力加强从业人员的劳动保护和改善工作环境,保护职工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要着力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对个体流动回收人员和农民工要进行管理、规范、引导、培训,逐步提高回收人员整体素质。
  同志们!回首五年来的工作,我们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从过去初级粗放的发展模式起步,在五年当中不断发展壮大,蒸蒸日上。其中,以上海市等地为代表的试点城市和回收利用基地,积累了许多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希望同志们利用这次会议的机会,认真学习和交流。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再生资源回收工作面临的重大发展机遇十分宝贵,我希望大家增强机遇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变化要求,再接再厉,开拓进取,力争在“十二五”开局的关键一年,推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开创新局面,为建立完整先进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做出新的贡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