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源再生资源网!今日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交易市场 > 市场分析
建材行业碳达峰将是一场硬仗 要在减排中促进碳达峰,并为可持续发展和新兴领域留出空间和余地
来源:中国环境报 时间:2022-11-28 15:42:18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全国建筑材料行业碳达峰推进大会”(以下简称推进大会)近日在京举办。记者了解到,举办推进大会的目的是引导全行业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双碳”工作的决策部署,组织行业企业细化落实推进近日印发的《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这是建材行业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积极推动绿色低碳安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党委书记、会长阎晓峰表示。

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内,建材行业全面推动实现碳达峰无疑是行业内的全局性核心工作。那么,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推进大会提出了明确要求。

要为可持续发展和新兴领域留出空间和余地

推进大会指出,全行业要提前作为、主动作为,依靠创新驱动,在减排中促进碳达峰,在减排中实现新的、更高水平的发展,并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和新兴领域留出空间和余地。

阎晓峰提出,广大建材企业要严格执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产能置换办法等政策,坚决杜绝违规新增产能,积极推进节能降碳技术升级改造,加快能源、资源消费结构绿色化、低碳化。

建材骨干企业要更加积极地行动起来,加快低碳转型,在行业内发挥带头作用,在国际上提升影响力和竞争力。“同时,希望有条件的建材企业开放合作,比如大胆研究探索在一个厂区建设水泥厂和化工厂,利用水泥厂的二氧化碳作为化工厂的原料,最终实现厂区零碳排放。”阎晓峰说。

另外,建材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要积极参与行业重大科技攻关“揭榜挂帅”项目,为建材行业碳达峰提供技术支持,为碳中和做好技术储备。

建材行业协会组织要加快调整工作重心,认真分析研究本行业、本区域建材产业碳达峰面临的突出问题和达峰路径,要标本兼治、立足治本为主。建材联合会会同各行业企业组织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攻关,组织编制建材行业碳达峰碳中和技术清单、目录或指南,组织推动相关政策的制修订;充分利用科技奖评选引导企业加大颠覆性、紧迫性、重大科技攻关投入。

建材行业未来仍将发挥“大国基石”作用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司长陈克龙表示:“《实施方案》的发布,从某种意义上也标志着建材行业进入了以绿色低碳为主要特征的新发展阶段。”

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建材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13%,是我国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最大的工业部门之一。推动碳达峰已成为建材行业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

建材行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原材料产业,是改善民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所不可或缺的基础材料制品和消费品产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节点产业,也是支撑国防军工、航空航天以及新能源、新材料、信息通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产业。

建材行业广泛服务于建筑业及汽车、电子等下游150多个行业,上游与110多个行业密切相关,发挥着“大国基石”作用。

“建材行业的资源能源承载性产业属性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决定了建材行业碳达峰将是一场硬仗,也将成为矛盾焦点。”阎晓峰指出,“要清醒地认识到,作为典型的资源能源承载型行业,建材行业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任重道远,需要付出极其艰巨的努力。”

建材行业实现碳达峰要处理好哪些关系?

阎晓峰进一步总结道:“建材工业的碳排放量在我国碳排放总量中占据重要份额,决定了我们责任重大,必须高度重视;作为国民经济建设基础的原材料工业属性,决定了我们既要减排,也要发展;以特有的生产过程排放和煤炭消耗为主的碳排放特征,决定了我们目前必须从原料属性、产品性能、能源消费结构、能效水平等诸多角度分析研究,采取措施全面推进;以碳排放主要分布在以各种窑炉生产为主的部分行业的特点,决定了我们要根据碳排放特征和碳排放结构,有的放矢地细化研究各行业碳达峰乃至碳中和的主要途径和工作重点。”

据此,阎晓峰指出,建材行业实现碳达峰要注重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是发展和减排的关系。减排不是靠行政“一刀切”减生产力,也不是不发展,是要在技术进步中、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

二是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加强政策措施的衔接协调,基于区域、产业实际减排,因地制宜、因企施策,不搞齐步走。

三是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要立足当下,一步一个脚印;放眼长远,把握好降碳的节奏和力度,实事求是、循序渐进,持续发力。

阎晓峰表示:“在《实施方案》的执行过程中,必须在充分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共同界定建材行业‘两高’标准,按照项目管理而不是行业划分的原则,严肃设定基准线并尽可能减少任意调整、随意加码的行为,杜绝‘一刀切’式的管理和歧视性对待,以稳定行业企业发展预期,形成正确的政策导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