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是我国主要的农业生产地区和商品粮基地,地下水是其重要的灌溉水源。对农业大市而言,应对农业面源污染是绕不开的课题。自2021年入选全国21个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之一以来,佳木斯市秉持“三区、两查、一控氮”思路,从源头减量、过程削减、末端治理等方面整体防控面源污染,构建土壤、地下水污染协同防治策略,打造黑土地地下水污染防治的“佳木斯模式”。 农业面源污染突出,“控氮”成重中之重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等化学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以及畜禽养殖废弃物、农作物秸秆等处理不当,都可能成为地下水污染的来源。 “土壤和地下水关联性强,在降雨和地形的共同驱动下,氮、磷、重金属等物质持续在土壤中积累,并在淋滤作用下迁移进入地下水。”佳木斯市生态环境局土壤科负责人韩琦介绍,佳木斯的工作思路是“三区、两查、一控氮”。 “三区”指一般监测区、重点监测区和典型剖面监测区。“考虑到黑土区地下水污染来源多样、迁移过程复杂等特点,佳木斯市基于农业开发历史、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污染潜在风险等情况,在市域内划定了3个区,分析地下水污染特征与空间分布规律,评估地下水污染发展趋势。”韩琦说。 “两查”指地下水环境质量调查和农业面源污染源调查。根据初步判断,佳木斯市农业污染源中化肥的贡献率较大,是地下水“三氮”污染的主要来源。 据了解,氨氮、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统称为“三氮”,是衡量水体毒理性和富营养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三氮”污染也是地下水面临的最普遍污染之一。“一控氮”即控制地下水中农业面源污染产生的“三氮”含量。 作为农业大市,种植业过量施肥现象在佳木斯普遍存在,从源头“控氮”就要“控肥”,佳木斯选择从优化肥料使用入手。 “我们在肥料施用上精打细算,探索采用测土配方、计量施肥、分次减量施肥等方式,从源头减轻污染负荷。”韩琦介绍,通过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结合作物的需肥规律、土壤性能等因素,可以确定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和施用方法,使各种养分平衡供应,提高肥料利用率。 佳木斯市着力推广缓释肥。这种肥料能够根据作物的生长需求逐渐释放养分,避免养分流失和浪费。肥料的利用率较高,较常规施肥可减少10%—20%的用量。同时,采用有机肥和无机肥合理搭配使用等模式,推进“化肥施用量零增长”行动,控制氮素的释放速率,减少土壤中氮的累积量。 防雨防渗防溢流,切断污染传输路径 除化肥施用外,大气沉降、农田灌溉、禽畜粪肥等农业面源污染都可能产生氮污染物,其中一部分被农作物吸收利用,一部分被土壤吸附并不断富集,成为土壤和地下水的潜在威胁。 这一过程,被佳木斯总结为“源—径—汇”。 “‘源’是污染源,‘径’是污染物在土壤和地下水中的传输途径,‘汇’是上述污染物最终富集在地下水中。” 生态环境部土壤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吴晓芳告诉记者。 这意味着,在地下水污染防治的过程中,仅仅抓住源头减量还不够,后续的过程削减也同样重要。 吴晓芳告诉记者,推广管道输水、滴灌、喷灌等灌溉技术是过程防控的重要措施,可以逐步减少直至淘汰大水漫灌的用水方式,提高用水效率,减少污染物随地下水向下迁移。通过田块整治、沟渠配套、湿地恢复、林网建设等方式,调整优化农田生态格局,增强农田生态防护能力,提高农业投入品利用率,降低农业面源污染负荷。 退水不直排,养分再利用。“我们根据这一基本原则,依托现有洼地和天然湿地,因地制宜建设肥水收集调蓄池,将收集池中肥水再次用于灌溉,实现养分循环利用,并实现农田退水调蓄净化后排放。”韩琦介绍。 此外,畜禽养殖场也是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来源。畜禽粪便在储存和处理过程中,如果设施不完善或管理不当,容易发生渗漏。渗漏的粪便中的污染物质会随地下水流动,污染地下水体。同时,雨水冲刷会将畜禽粪便中的污染物质带入水体,进一步加剧地下水污染。 “从保护地下水、控制新污染物的角度出发,我们进一步强化畜禽养殖场内部功能区、粪污收集和输送区的防渗要求,粪污处理设施均要做到防雨、防渗、防溢流。”韩琦说。 这包括,及时检查各设施的防渗效果,敞口型设施要及时加盖挡雨设备,防止雨水灌流,根据养殖情况及时增建存储设施,或采取其他转运措施,防止储存过量造成粪污外溢;针对使用地下水的畜禽养殖场,加强养殖场内部水井的监管,避免日常运行或偶发污染影响地下水。 总结形成执法检查模板,破题水土共治 除了“黑土地”,佳木斯市还有一个显著标签是“三江平原”。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三条大江浩浩荡荡汇流于此,形成冲积型平原。这里黏土层较薄,含水层颗粒较粗,透水性强;地下水埋藏浅,防护能力较差。 韩琦介绍,一方面,受地质因素影响,佳木斯市铁、锰环境本底值普遍超标,导致考核点位水质超标占比较高,8个区域水质监测点位中7个为Ⅴ类水质。 另一方面,化肥、农药中常含有多种重金属元素,过量使用会导致土壤中重金属累积,并且利用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灌溉农田,也可能造成重金属对土壤和作物的污染。 本底劣势叠加人为活动影响,让佳木斯市绷紧了土壤、地下水污染协同防治的弦。 “为推动水土共治,我们创新黑土地试验区水土共治执法新思路,总结分析以往执法检查中好的经验做法和工作技巧方法,研究制定执法检查流程模板,规范工作程序和内容,提前收集有关资料,针对环评报告中有关土壤地下水方面的污染防治措施等内容,分析、梳理企业可能存在问题的重点区域、工段、部位。”韩琦告诉记者。 去年8月,在佳木斯市东风区松江乡模范村内,一家废旧物资回收有限公司正在粉碎废旧塑料,公司内堆砌着约4吨废弃塑料碎片。3位环境执法人员来到现场,逐项对照土壤地下水执法工作要点开展检查,发现清洗废塑料碎片产生的生产废水流入清洗设备下方的防渗槽,再输送到南墙外的一处废弃土坑自然下渗,土坑内的废水已积满,存在污染地下水风险。 执法人员立即开展现场采样,经检测,废水污染物超标。执法人员根据相关规定出具裁量结果,责令企业停止、改正违法行为,处以罚款,并启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 这是佳木斯市探索土壤、地下水执法检查模式的一个缩影。此外,佳木斯市充分发挥企业管理人员行业经验和行业专家技术特长,抽调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专业人员和有关技术专家,深入相关单位开展检查,并组织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开展交叉互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