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源再生资源网!今日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交易市场 > 市场分析
净塑如何从源头开始?多方探讨塑料污染治理有效路径
来源:中国环境APP 时间:2025-07-28 10:00:52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净塑从源头开始:净塑自然与重用模式共创研讨会”近日在浙江省舟山市临城街道如心未来社区服务中心举办。研讨会旨在凝聚环保力量,深入探讨海洋塑料污染治理的有效路径;聚焦源头减量的重复使用模式,推动循环杯试点项目落地实施,形成切实可行的减塑策略与实践方案,为海洋生态保护注入新活力。

研讨会由深圳市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以下简称一个地球)主办,广州摆脱塑缚环保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摆脱塑缚)承办。

与在地组织携手,形成强大海洋保护合力

近年来,海洋塑料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对全球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为此,一个地球发起了“净塑自然 守护海洋”项目,致力于保护那些最受威胁且往往被忽视的自然环境——偏远海滩和海岛地区,并在广东、福建、海南、浙江省等地的沿海地区,通过开展净滩活动、垃圾回收兑换和社区渔民培训等多元化的行动,全方位、多角度推进海洋环境保护工作。

一个地球项目专员谭啸介绍,2024年以来,他们共组织开展偏远地区净滩净岛活动24场,累计动员超1500名志愿者,清理海洋垃圾超4200公斤;还针对渔民、社区居民等举办社区环保培训活动,累计培训人数超250人;开展垃圾回收兑换活动10场,吸引了众多渔民和社区居民参与。这些落地活动减少了塑料污染对海洋生物栖息地的威胁,提升了沿海社区居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同时,他们积极与无境深蓝、海岛青年、蓝丝带、千岛海洋等在地支持海洋保护伙伴合作,通过活动协助、传播互动、经验交流等方式,扩大净塑行动影响力,形成更强大的海洋保护合力,深入推动海洋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开展。

圆桌讨论环节,无境深蓝、海岛青年、蓝丝带、千岛海洋等机构的代表,聚焦海洋保护实践的经验分享与全球塑料污染治理谈判的本地化响应,展开深入交流。

无境深蓝项目官员钟蕾分享了在广东省江门市开展的培训和垃圾回收工作,特色地结合了中华白海豚的保护内容,并借助工作坊引导大家梳理日常减塑可行的行动、更通过知识挑战环节增强村民关于减塑的知识,提升渔民环保意识。

蓝丝带办公室副主任郭峰分享了他们在海南省三亚市开展的落地活动吸引了不少退休人员和亲子家庭。据他观察,退休人员起初通常以观赏风景为目标,而后逐渐转变为持续地参与;亲子家庭也会在活动中引入自然教育。

海岛青年主理人游一谦则分享了如何在项目中聚集青年之力,他们通过多地海岛青年搭建线上协作网络,帮助返乡青年跨地域运营环保项目。

千岛海洋理事长何力多次动容提及,净滩活动中渔民志愿者展现的乡土智慧与落地实践中涌动的温暖微光,与舟山传统渔业 “抓大放小”“放生抱卵蟹” 的文明一脉相承 。

针对即将到来8月份的“终结塑料污染”全球塑料条约(INC 5.2)谈判,与会机构认为应整合各地案例与数据,形成统一叙事,在国际舞台共同发出在地民间组织声音;同时通过社区试点、企业联动和政策倡导,把全球目标转化为公众可感、可参与的本地行动。此外,政府、企业、科研与社区也应形成合力,用技术与故事并重的方式,把塑料污染危机转化为循环经济机遇,为全球海洋治理贡献“中国方案”。

正视“重复使用”关键作用,逐步发展新循环经济模式

在“全球企业参与海洋塑料污染治理与发展重用商业模式”主题分享中,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英国)北京代表处的贾柊楠博士带来了前沿观点与丰富案例。

贾柊楠指出,单靠回收无法扭转局面,在“减量化—重复使用—回收再生”中,需正视“重复使用”的关键作用,逐步发展新的循环经济模式。政策层面,欧盟《塑料包装及废弃物条例(2024)》已率先设定了不同领域的复用包装强制性目标。市场端,重复使用已从“小众尝试”走向“主流配置”。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品牌和超市联动,推出可灌装、可返还、散装销售等模式。

她强调,重复使用并非“舶来品”,而是数字化时代下无废城市的新商业机会,可为商超、外卖平台提供降本增效的绿色转型方案,为青年消费者创造参与式环保体验,还助力政府提升城市绿色形象、创造本地就业。  

摆脱塑缚项目经理丁奕分享了循环杯的商业案例,系统展示重复使用模式在城市商圈、大型活动及海岛景区的应用经验。同时分享了在舟山市普陀区试点前期的调研报告,调研覆盖20多家咖啡茶饮商户,反馈约60%的消费者愿意尝试循环杯。她还透露将于8月起在普陀区青浜岛上“岛隅咖啡”启动单店试点,后续将联动岛上民宿、商店设立公共回收点,通过公益筹款与企业赞助形式共担成本。以期在未来实行多点复制,覆盖办公园区、零废弃赛事、商圈等场景,形成“借—还—洗—再用”的闭环体系。

舟山市普陀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就循环杯试点工作提出 “精细化执行” 建议,强调需精准梳理项目落地的各个步骤,将执行细化至“每一只杯子、每一个商家、每一个点位”,打造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舟山样板。同时,对项目运行中的全生命周期数据进行闭环管理。科学统筹项目推进中的常量与变量,以每日、每周、每月的量变积累,催生重用模式的质变跃升,最终形成具有舟山辨识度的规模化效应。

“净塑自然,守护海洋”项目在舟山区域的落地实践已覆盖多个沿海社区,持续推动净滩行动、社区环保意识提升与公众参与动员等多维工作。

青浜岛作为舟山普陀区东极镇所辖岛屿之一,凭借独特的海岛风光与渔村文化,成为近年来备受游客青睐的生态旅游目的地。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一次性塑料制品,尤其是饮品包装,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青浜岛积极探索和推动“零废弃”路径,展现出本地社区对可持续发展的坚定意愿。为此,一个地球希望接下来能将“净塑自然,守护海洋”项目拓展至青浜岛,携手本地伙伴,推动塑料减量和重复使用的实践,共同守护这座海岛的生态未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