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源再生资源网!今日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服务 > 推广普及
地膜覆盖前期不在意 后期治理或是大麻烦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2-07-15 10:07:34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地膜覆盖,是农户常用、地表被农用薄膜覆盖的一种措施。从20世纪末开始,农用地覆膜技术被逐渐推广,已成为粮、棉、油、蔬菜等农作物增产的主要方式之一。作为重要的农资产品,地膜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极其显著,除了可以提升地温、保持水肥外,还有防治病虫害和灭草的作用。农民普遍认为,地膜使用好能让农产品实现普遍增产30%~50%。但是地膜在土壤中残留量逐年积累,严重破坏耕地土壤环境,制约农作物生长,地膜随水流到河里或被焚烧,会造成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因此关于地膜覆盖,前期不在意的话,后期治理可能也是大麻烦!

而且尽管采取了效果良好的废旧地膜防治措施,但仍有不少人不当回事。废旧地膜回收不能给农户带来直接经济效益。村中零散回收站点不回收废旧地膜,部分农民为减少成本仍购买厚度小于0.01 mm的地膜。再加上捡拾劳动强度大,大部分农户会将废旧地膜直接耕翻到土壤中,或弃置在田头及沟渠中,导致重使用、轻回收。


农膜1.png


机械捡拾地膜也是一道门槛,农业生产中,厚度较薄的农用地膜(当地农户通常用的为0.005~0.008 mm)经过一轮生产周期后,破碎较多,难以捡拾,人工回收成本较高。机械捡拾地膜主要存在3方面的问题:

1)农民对于残膜回收认识度不够,积极性不高,不愿增加生产成本采购残膜回收机进行捡拾回收;

2)嘉祥县覆膜农作物种植面积较大的地块土壤黏性大,一般机械很难解决地膜与土壤分离问题。

3)农村缺乏专业的防治队伍,村里安排一部分公益性岗位,专门负责捡拾地膜,但要靠专职回收全部所用地膜,分身乏术。

对地膜生产经营者来说,更愿意生产0.006~0.008 mm厚度的地膜,高标准地膜会增加生产成本。对地膜使用者来说,标准地膜会增加购买成本和后期人工购买的费用。因此,标准地膜推广较为困难。全生物降解地膜应用前景大,但是技术不成熟,不能精准保障作物生育期对地膜的需求,导致生育期内生物降解膜提前降解,作物大量减产;全生物降解地膜的价格也是普通地膜的3倍,农民的生产成本增加,生物降解膜也难以推广。

因此对于此类情况要积极高效地使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扩大对地膜绿色使用的范围,向社会与农户宣传废弃农用残膜对农作物以及耕地环境造成的严重危害;县镇也应结合科技入户、农民培训等工作分别开展培训会议,强认知的同时加大督查才是杜绝此类现象的王道。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