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宫”其实就是一个专门存放旧手机以及配件的抽屉。记者在张先生家看到,黑色的手机充电器线在这个抽屉里纵横交错地缠绕着,9部大大小小的旧手机一字排开,十多块手机电池和旅行充电器堆在一起,把抽屉挤得满满的,看起来颇为“壮观”。其中三块电池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臌胀变形,这让张先生感到很不安。究竟应该如何科学地处置这些废旧手机,记者就此做了一番调查。
留着还是卖了?
在市区西大街有不少大型手机卖场,记者在这里采访了一些正在选购新手机的市民。其中七成以上的人选择把淘汰下来的手机封存、送人;近四成受访者选择卖掉,但有人担心这样卖不了几个钱,又可能会让不法商贩翻新坑人或者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另外还有一个年轻人表示会在本地论坛上拍卖手机,这样价格会稍微高一些。
随后,记者带着张先生2002年淘汰下来的两部“元老级”旧手机,到附近的二手市场碰了碰运气。在询问了多家二手商贩后,这部1999年款的摩托罗拉手机因为“无法使用”而无人问津;另一部诺基亚3310则因为“老款”、“磨损”、“生锈”等诸多原因,被定价15元,而且“已经是市场最高价了”。
另外,一位修理手机的商贩告诉记者,家中存放的手机通常情况下不通电是没有安全隐患的,但臌胀变形的手机电池内阻增大,一旦通电不仅对手机有害,而且可能会燃烧爆炸,造成伤亡。
很明显,废旧的手机,就这样成为生活中令人困扰的“鸡肋”。
废旧手机污染环境
记者从通信部门了解到,最新统计结果显示,我市拥有手机的人数已经超过600万人,按照全市户籍651万的人口来算,几乎是人手一部。之前数据统计,国内更换手机的周期已由过去的3到5年缩短至18个月左右,如果按照这个概率推算的话,我市每年将产生近百万部的旧手机以及配件,可谓数量惊人。
如此数量庞大的电子垃圾污染也是不可小视的,尤其是手机电池。“现在的手机电池里含有铬、镉、铅等有害物质,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市环保局一位姓曲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虽然国家出台了绿色标准,现在的干电池已经可以同生活垃圾一同处理。但手机电池属于高污染危险废弃物,一块电池里的镉就能严重污染6万升的水,相当于3个标准游泳池。焚烧的话还会进入空气和土壤,靠环境自身的净化作用很难将其污染消除。”
据了解,烟台现在共有16家可以对危险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公司,记者也联系了位于开发区的某资源再生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对于废旧手机的问题也表示了无可奈何。“有市民送来的少量手机电池,目前都是暂时封存处理。因为我们没有处理它们的能力,如果量大则需要投入巨资引进设备。现在问题的关键是,目前国家并没有对此类垃圾出台相关政策。”
“绿箱子”还能“绿”多久
事实上,我市早在2007年就采取了针对废旧手机的处理措施———“绿箱子环保计划”,在西大街的移动营业网点,记者就在墙角看到了回收手机的“绿箱子”。据工作人员介绍,市民可以将已经废弃的手机及各类配件投入其中,最后会集中送往济南“绿箱子”办公室统一无害化处理,并再利用。
然而,活动虽然搞了三年,可社会反响并不大,记者采访中,没有一位市民知道“绿箱子环保计划”。目前全市有38个“绿箱子”分布在各个营业网点,但去年一年仅仅收集到6000多块手机及其电池等配件,这与我市每年近百万的换代手机比起来,好似沧海一粟。
工作人员也表示,活动刚开始时采用一些赠送礼品等奖励办法,的确吸引了不少市民的参与,但后来没有了奖品,就很少有市民主动将废旧手机送过来了。透过空荡荡的“绿箱子”,记者看到不远就是二手商贩“高价回收”的招牌。显然,废旧手机如何走上正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记者采访了市环保局,一位邱主任的建议很有道理,“将废旧手机回收强制交给生产厂家”,“像其他家电产品那样‘以旧换新’”以及“让更多的市民增强旧手机的环保意识”,大家共同努力,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