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冬初,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迎来候鸟迁徙高峰期,成千上万只候鸟陆续抵达。
近日,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COP16)第八届城市峰会上,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入选“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名单。
近年来,北仑区充分挖掘生物多样性资源,找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临港工业城市发展的契合点,构建了“就地保护+生态修复+格局优化+全民参与”的城市生物多样性管理体系。
空间规划,将生物多样性理念融入城市发展
今年8月,镇海棘螈抢救性保护团队工作人员,带着新一批人工繁育的棘螈幼体,来到北仑区瑞岩林场内的棘螈保护区,在靠近水源的地方,小心翼翼地将“小家伙们”放归大自然。
镇海棘螈是北仑的“特产”,在我国乃至全世界只有在北仑瑞岩林场才能见到它们。不过在镇海棘螈自然保护区成立之前,也很难见到它们的踪影。
由于对繁殖水域环境要求高,且受到人类生产活动、气候变化等影响,镇海棘螈一度减少到不足300尾,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受威胁物种红色名录极度濒危等级。
作为临港工业城市的北仑,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总体起步较晚、基础较薄弱,对辖区内生物多样性保护投入不充分。
为守护镇海棘螈唯一的家园,北仑区在编制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时,充分考虑生物多样性保护因素,将生物多样性理念融入城市发展。“在发现镇海棘螈的北仑瑞岩林场,北仑区建立以镇海棘螈为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地,为其繁衍生息留下一方净土。”宁波市资源与规划局北仑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镇海棘螈保护区建成以来,保护区面积已扩大到1.2万平方米。
就地保护是国际公认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最有效手段,北仑区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地,全面实施濒危物种镇海棘螈抢救性工程。
北仑区依托专业团队,通过开展野外种群监测、栖息地生态恢复、人工扩繁等工作,分析识别出栖息地破坏严重、气候变化影响、人类干扰问题突出等威胁要素,突破了镇海棘螈人工扩繁技术、人工孵化等技术瓶颈。截至目前,镇海棘螈野外放归已超3500尾,初步实现了以人工种群对野生种群的复壮和稳定。
综合修复,释放生物多样性魅力
本地珍稀物种数量得到有效性恢复,“他乡之客”也为北仑这座魅力之城注入活力。眼下,梅山湾吸引了大批南迁候鸟前来越冬,这群远道而来的“客人”安全抵达,共赴每年一次的盛会。
梅山湾是长三角区域唯一的近海蓝色海湾,作为宁波5条生态海岸带先行段之一,因其生态良好、岸线优美,每年来此越冬的候鸟超万只。
但梅山岛曾经被称作“贫瘠海岛”,由于海水浑浊、荒滩遍布,很少有候鸟落足休息,“临海不看海”也成为北仑人的遗憾。
2016年,北仑区全面启动实施梅山湾综合整治工程,持续推进海洋生态治理与修复,累计投入资金21亿元。通过实施岸滩整治修复、生态廊道建设、湿地保护与修复等系列措施,梅山湾恢复了砂质岸线、海洋生态缓冲带等生态功能,建成了生态廊道约21.5万平方米,形成20余万平方米的湿地。
为强化污染源头管控,北仑区深入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排查整改管网、实施农污改造提升,持续强化工业企业截污纳管、实施海湾两岸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改造,同时规范入海污染源排口,实现梅山湾近海水质稳中趋好。目前,梅山湾的pH、溶解氧、总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等主要指标均达到三类海水水质标准。
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候鸟提供了稳定的栖息环境。如今,到此越冬的鸟类增至近百种,包括黑脸琵鹭、黄嘴白鹭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重点生物种群数量增长率达10%以上。
随着梅山湾水域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北仑加大了对海湾环境综合管理力度。“我们建立了全国首个可视化的‘海洋生物多样性数字管理系统’,以数字赋能对梅山湾内750余种海洋生物、鸟类、植物等类群进行动态监管,同步建设海洋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站,实现了对生物生存状态的有迹可循。”宁波市生态环境局北仑分局局长、党组书记王涛说。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