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酷暑来袭,儿童溺水事故进入了易发、高发期。为增强全市青少年及家长的安全意识,预防溺水事故发生,我市各级团组织扎实推进关爱服务青少年“3+N”工作落实落地,通过开展防溺水安全讲座、防溺水宣传教育、防溺水志愿服务、留守儿童公益托管活动等,织密织牢防溺水“安全网”。
防溺水宣传教育入脑入心
“小朋友们,发生溺水该如何正确自救?要是发现有人溺水该怎么办呢……”暑假前,“湖小青”志愿服务队队员张乐欣、胡艺轩走进市区碧桂园凤凰湾幼儿园,向孩子们普及防溺水安全知识。
活动中,“湖小青”志愿服务队通过现场讲课、放映警示案例教育短片、画漫画、传授口诀、有奖问答等方式,向孩子们讲授水上出行注意事项、如何防溺水、落水时应如何自救等安全知识,帮助孩子们有效学习水上安全常识、掌握水上救生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提高防溺水安全意识。“希望通过开展预防溺水等安全教育,给孩子们传授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孩子们的自救能力,严防溺水事故的发生。”张乐欣说。
据统计,今年以来,我市共组织“湖小青”志愿者深入学校、村(社区)开展防溺水主题教育21场次,覆盖青少年2万多人次。在暑假前,全市各级团组织、少先队组织开展防溺水主题教育、主题班会、国旗下主题讲话、主题团队日等活动5000多场次,覆盖20万余名青少年学生。
此外,我市积极开展防溺水宣传教育活动,面向全市青少年发放防溺水安全手册2万余份;举办“防溺水”手抄报大赛,共收到共青团员、少先队员绘制防溺水主题手抄报1000余份;线上制作发布防溺水倡议、防溺水知识等,有效向青少年普及防溺水知识,营造浓厚氛围。
志愿服务助孩子健康成长
自6月1日起,我市青年志愿者深入水库、湖泊、池塘、拦河坝闸、水电站等重点区域开展野泳劝阻、巡防巡查等防溺水志愿服务活动。
在巡河过程中,志愿者们认真检查危险水域周边的安全警示牌和护栏等设施的设置、维护情况,排查周边安全隐患,对字迹不清的警示牌、损坏的防护网等,及时报告相关部门予以更换、加固。
“一旦发现群众尤其是青少年下河游泳、玩水等危险行为,我们会立即现场制止并劝离,避免意外发生。”和平县彭寨镇乡村振兴志愿者黄丽颖告诉记者,志愿者时常深入到群众家中宣传防溺水知识,发放“珍爱生命 预防溺水”宣传单,提高未成年人和家长的防溺水安全意识。
据介绍,截至目前,全市共组建镇级防溺水志愿服务队伍101支,组建返乡大学生志愿服务队34支,会同村级团组织常态化开展防溺水志愿服务活动1000多场次,参与志愿者8000多人次,从源头上预防溺水事故发生。
公益托管让孩子有“趣”处
留守儿童问题一直以来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今年,我市团组织结合大学生“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开展留守儿童公益托管活动,组织志愿者及社会爱心人士,关注关心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家庭儿童、单亲家庭儿童等未成年人群体,定期开展慰问、家访等活动,进一步丰富留守儿童暑假生活,减少留守儿童参与野外游泳的概率。截至目前,“七彩假期”关爱留守儿童公益托管活动共开展45场,覆盖留守儿童1000多人。
团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化“防溺水安全知识教育”主题宣传活动,让防溺水安全知识覆盖校园、社区、农村,全力织牢防溺水“安全网”,让孩子们安全快乐度暑假。